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部分

,之後推廣到整個唐軍。

大家莊嚴肅靜,低頭默哀一小會兒。

馮小寶的級別還輪不到他來成立忠烈祠,陣亡將士能夠帶回來的骨灰也帶回來了,不能夠帶回來的,馮小寶這一派系的特色就是留有軍牌!

在無能為力的狀況時,把陣亡將士的軍牌帶回後方。

將軍牌送回他們的家人,讓他們寄託哀思,求得心靈安定。

所有陣亡將士的撫卹金除了朝廷給的之外,馮小寶還另外加倍!

結果被人皆稱其仁厚。

哀傷過後是分享勝利的果實,馮小寶念著名單,講起朝廷的獎勵。

如範無傷、荊東靈均為校尉,他們這回暴露了真實的地位,散官原為正五品的定遠將軍!

範無傷、荊東靈都是老軍官,屬十六衛編制,奉朝廷秘令暫退,去除職事官,到地方折衝府任職,但他們的散官沒理由一擼到底,依舊保留,現今升職為從四品上的宣威將軍!

五品升四品,每一次升級都很難,不過是跟隨小寶打打仗就升官了,看來還沒有跟錯人。

除了他們兩人,其餘官兵升(散)官提職,再有金帛銅錢獎勵,相當豐厚,皆大歡喜。

馮小寶別出心裁,用金銀打造出精美的金牌銀牌,上有大非川山脈圖案,分發給參戰的有功之士,功大的得金牌,保底的個個有銀牌,以作過大非川作戰的紀念。

錢花不了多少,但大家更喜歡這些金牌銀牌,都說這麼做好!

有人起鬨道:“我們追隨馮都尉,將來退役後,看看有多少塊金牌!”

“不錯!不錯!”軍人們紛紛應和道。

馮小寶面帶笑容,心裡卻是冷靜:“此戰傷亡過半,將來打下去,等大家退役時,能夠有一百人活下來比比有多少塊金牌都不錯了!”

作為發散思維:要改進裝甲,減少傷亡才行!

此次出擊吐蕃,是以輕騎兵模式突進,遇弱輒打,遇強則走,如遇堅寨,立即跑路。

正面強攻突破的經典戰術,從不出現在馮小寶的這次的指揮中,大範圍遊弋,找準戰機一擊而中的輕騎兵作戰方式,乃是王道。

這種情況下的作戰,唐軍厚實的裝甲如明光鎧並不實用,它們太重了,影響機動。

合用的裝甲既要有效,還要輕,現時官兵們使用的半身鎧,馮小寶覺得它還是太重,需要更堅韌更輕的裝甲。

不過材料學的進化,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四三節 吐谷渾人(一)

馮小寶覺得打過一仗,有許多心得體會,果然,經驗來源於實際。

嗯,且從長計較吧。

當晚舉行了火鍋宴會,邀請附近的官府、駐軍、鄉紳部族長老一起就餐,共同慶祝嵩陽縣折衝府的勝利。

到來志賀的客人們都非常熱情,官府及駐軍的訊息靈通,知道這位小寶大人非同小可,十八歲的高官也!

其手眼通天,且立有實打實的大功,因此各級官吏帶來的禮物極多,馮小寶一下子收穫了三千貫及牛羊馬五千多頭數。

牛羊馬五千多,還有上百匹好馬!如此之多是因為到來的客人中有吐谷渾部族!

吐谷渾,其族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控制了青海、甘肅等地,隋朝與之聯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

吐蕃興起以後,向甘青地區擴張。唐龍朔三年(663),東部吐谷渾被吐蕃所滅,首領諾曷缽奔涼州,後率數千帳內附唐。唐徙其部眾於靈州,置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

吐谷渾最盛時有王、公等號及僕射、尚書、將軍、郎中等官職。其王都伏俟城位於青海湖邊,中有小城、宮殿,佈局受漢地影響較多。王公服式略同於漢族,徹底漢化,使用漢文。

馮小寶撤退時走的就是吐谷渾舊地,該地還留有一些部族,也曾經應吐蕃人之令與馮小寶戰過,亡國之族,無甚戰鬥力,沒給馮小寶留下什麼印象。

現在的鄯州,有許多不服吐蕃,進入唐境的吐谷渾部族,他們男子服飾,著小袖,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帽上以羅冪遮住臉容,騎馬可避風沙。吐谷渾婦女服飾與漢族婦女相似。但髮式即辮髮。以金花為首飾,據說可敦(則首戴金花冠,具有鮮卑遺風。

到訪的吐谷渾共有三大部族首領諾羅敦、思八汗、達古倫,見面後向馮小寶長揖到地,稱向勇士致意!

他們沒口子地讚揚馮小寶軍的英勇,說起吐蕃人,那真的三江四海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