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三道溝

前向草原進發了。

所以今日,隊正主將汪平,率領後軍步戰隊另五夥的人馬,於全軍之後壓陣。

出了豐州城北門,看著五百多人浩浩蕩蕩的隊伍,李俊心生感慨:一個多月之前,同樣是北上草原,算上兩個隨行拉貨的民夫,李俊的隊伍只有區區三十八人,其中還有從豐州營借調來的六個老兵。而今再看這隊伍,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李俊騎在馬上,回望豐州城,他想看到那個身影。

如他所願,他看到了那個身影,還是站在那輛馬車上,還是那樣向他揮手張望。

李俊在戰馬上踟躕。

他心裡不知為何,明明還未遠行,卻已是對小姐充滿了牽掛。

最後,李俊忍住了想衝到小姐近前的念頭,也向小姐遠遠地揮了揮手,算作告別。

李俊就此打馬,轉身而去,再沒有回一次頭。

小姐看著俊哥兒遠去,從懷裡掏出了一紙書信,這是前幾天俊哥兒來府上做客,無意中寫下的一首詞,被冬雪看到後留下的。

小姐低聲呢喃,口中念著這詞中的句子: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

陰山,是北方草原和中原漢地的分水嶺。

自春秋戰國起,漢家鐵騎就馳騁在這遼闊的黃河幾字灣平原上。

陰山山脈之中,多有修建於先秦時期的長城遺址,故有詩曰: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五代十國始,因為漢人王朝的內鬥不止,北方生靈凋敝,國力衰退,黃河北地逐步被北方遊牧民族佔領,便形成了後人所謂的邊地,名曰——“塞外”。

春、夏、秋三季,從豐州出城北上草原,翻越陰山的過程,雖曲折蜿蜒,卻也不至於太過艱險。

陰山的最高處,海拔將近兩千米。

因為有降水和山洪形成的溪流,沖刷形成了眾多的溝渠,而溝渠的沿岸,便形成了天然的山路。

陰山在豐州北面這一段山脈,最高處就是蜈蚣嶺,海拔勉強有一千二百多米,算不上太高。

但是,由於陰山的山體偏硬,多岩石而少鬆土,所以山上的植被相對稀少,多有裸露出來的巨石和巖壁。

翻越蜈蚣嶺,要經過一段最陡峭的山路。山路的一側是高懸的石壁,一側則是百丈的懸崖。而這段山路的路面極窄,小路最多僅能容納兩匹戰馬並排通行。

最令人頭疼的是,這一段路,足有三四里之遙。

相比這條小路,陰山沿線百餘里的地界上,有大大小小的溝渠幾十條,但是可供人通行的,無非只有四條路,被世人稱之為四道溝。

一道溝,位於蜈蚣嶺以西七十里左右,夏季每逢大雨則必有山洪,冬天又因山坡過於陡峭多有結冰,所以只適合春秋兩季的小隊人馬通行。

二道溝,位於蜈蚣嶺以西二十多里,雖山路相較一道溝略為平緩,且無巨大山洪,但每逢降水,都會形成落石和泥石流。因此,冬天如果有雪覆蓋,則段然無法判斷何處會有落石,如遇大隊人馬通行,造成山體震動滑坡,則頃刻間人仰馬翻,死於非命。

三道溝,幾乎位於豐州城正北,連線翻越蜈蚣嶺的最佳路徑,這裡有歷朝駐軍武川鎮遺留下來的山路,也是我朝從豐州一帶大軍北上草原的必經之路,李俊上次和這一次所走的路,說的便是這三道溝的山路。

四道溝,位於蜈蚣嶺以東八十里,會經過陰山的最高最險之處。雖也有路可供通行,但此路和以北之地,堪稱終年無夏,氣溫極低。是故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季不可通行。而即便在夏季,此段路徑之崎嶇艱險,也不適合大隊人馬的通行。個別放牧的牧民,趕幾隻矯健的山羊,或可為之。

是故,豐州城以東,近兩百里內,幾無大城。

而整個陰山適合大隊人馬通行的路徑,除了豐州城北的三道溝之外,就要再往西走將近兩百里,那裡有一座自先秦直到前朝一直挺立於北方的軍事要塞——九原郡\/城。

對,九原郡,就是秦始皇修建的那條從長安直通塞外的秦直道終點,自前朝起,九原郡改稱為九原城。而在我朝,九原城搖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