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張太師認為,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治理國家嗎?”
張太師被陸子這番話噎得說不出話來,只得將目光投向其他官員,希望有人能站出來支援他。幾個保守派官員果然紛紛附和,一時間,金鑾殿內充滿了指責和質疑的聲音。
陳翰林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卻有些猶豫。他之前也曾動搖過,但陸子此刻鎮定自若的神情,以及他之前在朝堂上展現出的種種手段,讓他不禁開始重新思考。他沒有立刻隨聲附和,而是選擇了沉默,暗中觀察著局勢的變化。
陸子環視一週,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他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反駁,卻聽到皇帝的聲音再次響起,“陸愛卿,你還有什麼要說的?”
陸子微微一笑,“陛下,微臣這裡有一份奏摺,上面詳細記錄了科舉改革在各地試點的成果,還請陛下過目。”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摺,恭敬地遞了上去。皇帝接過奏摺,仔細地翻閱起來。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的臉上。
良久,皇帝抬起頭,目光炯炯地望著陸子,“這份奏摺,可是真的?”
陸子不卑不亢地回答,“句句屬實,微臣願以性命擔保!”
皇帝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明日早朝,再議……”
“陛下!”張太師突然高聲喊道,臉上露出驚恐之色。
皇帝擺了擺手,示意張太師稍安勿躁,然後轉向陸子,“陸愛卿,明日早朝,你需將科舉改革的利弊,以及應對之策,詳細陳述,不得有誤。”
“臣遵旨!”陸子躬身領命,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將是一場硬仗。
第二日早朝,金鑾殿上氣氛肅穆。陸子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向皇帝行禮後,便開始了他的陳述。他首先回顧了科舉改革的初衷,即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廣開賢路,為國家選拔更多優秀人才。
“張太師昨日所言,科舉改革弊端叢生,臣不敢苟同。”陸子聲音沉穩有力,“誠然,新政推行初期,難免出現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並非改革本身的弊端,而是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
他條理清晰地列舉了張太師提出的幾個問題,並一一進行反駁。例如,張太師說科舉改革導致官員素質參差不齊,陸子便拿出各地成功推行改革的例項,證明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在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甚至還引用了一些寒門子弟出身的官員的政績,以此證明寒門子弟並非如張太師所說,不懂規矩,不知禮儀。
“科舉改革,利大於弊,這是毋庸置疑的。”陸子擲地有聲地說道,“當然,改革並非一蹴而就,我們還需要不斷完善,不斷改進。”他接著提出了幾條改進措施,例如加強對新任官員的培訓,完善考核機制等等。
陸子侃侃而談,邏輯清晰,證據確鑿,讓許多原本動搖的官員重新認可了改革。陳翰林原本還在猶豫觀望,此刻也徹底被陸子說服。他意識到,科舉改革是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張太師見陸子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心中愈發焦急。他原本以為可以利用皇帝對新政的疑慮,以及朝中保守派的勢力,將科舉改革扼殺在搖籃裡。卻沒想到,陸子竟然如此難纏,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被陸子一一化解。
早朝結束後,陸子走出金鑾殿,長舒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辯論,他贏了。
宮門外,杜氏靜靜地等候著。看到陸子出來,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辛苦了。”她輕聲說道,眼神中滿是自豪和愛意。
陸子溫柔地笑了笑,伸手握住杜氏的手。杜氏輕輕為他擦拭額頭的汗珠,動作輕柔而體貼。
“一切都值得。”陸子看著杜氏,眼中充滿了柔情。
突然,身後傳來一聲冷哼,“陸大人,別高興得太早!”
陸子轉過身,看到張太師正站在不遠處,臉色陰沉,眼中閃爍著怨毒的光芒……
張太師面色鐵青,他沒想到陸子竟然能如此雄辯,將他的攻勢一一化解。眼見局勢對自己不利,他心一橫,厲聲道:“陸大人巧舌如簧,可這些所謂的‘例項’,不過是憑空捏造,用來混淆視聽罷了!老夫倒要看看,你能編到幾時!”
張太師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譁然。一些原本支援陸子的大臣也開始動搖,畢竟陸子所舉的例項,他們也未曾親眼見過,真假難辨。陳翰林眉頭緊鎖,目光在陸子和張太師之間來回遊移,心中再次猶豫起來。
陸子心中冷笑,張太師這是狗急跳牆了。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