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佛陀講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趕來聽經的生靈也越來越多。
訊息竟然越傳越遠,有些動物甚至不遠數千裡,從雪山的極西之處趕來聽經。
這些生靈一來到這裡聽經,就捨不得離去了。像猿猴等屬,其本身靈性十足,聽經之後,靈智漸開,竟能人言。平時負責維持秩序、燒烤做飯,竟然也像模像樣。
像虎、豹、狼、熊等原本食肉的動物,聽經之後,也知眾生平等,竟慢慢放棄殺生,轉食野果等物,令這方小天地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這些生靈們帶來了四面八方的訊息,佛陀與目犍連也時常留意用天耳通來聆聽生靈們的議論,試圖從中探聽到與雙頭寒羽豹相關的隻言片語,可惜一直是無任何收穫。
一天,佛陀講經之後,突然聽到一隻自極西之處來的穿山甲在與旁的生靈講述金豹王的事情。
佛陀一聽就來了精神,仔細聆聽,才知道在彼處有一妖王,名喚金豹王,居於極深的地底之下,眾獸但知其暴虐異常,然無人見過其真容。
每隔一段時間,金豹王就派手下妖獸出來抓捕群獸,一旦被金豹王手下帶走的獸類,就似憑空蒸發一般,無影無蹤,誰也不知其去向。
此次金豹王又派其手下妖獸出來抓捕了一批猛獸離去,這穿山甲自知留在彼處,恐怕遲早難脫妖獸的毒手,這才往東而來,近日聽說此處有佛陀講經,這才隨眾而來。
佛陀將穿山甲喚近身前,仔細詢問。
那穿山甲知佛陀神通廣大,並不害怕,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原來,穿山甲所處之地,乃是雪山的極西之處,距此萬里之遙,彼處已經是雪山之末,氣候溫暖溼潤,萬物滋長,百獸聚集。
但是,自古以來,該地的群獸均面臨一個難以擺脫的劫難:每過二十年時間,就會有號稱金豹王的使者出現,這個使者有時候是一隻鱷,有時候是一匹狼。
這隻鱷身形巨大,渾身堅硬的鱗片還冒著熊熊火焰,更厲害的是它的一隻尾巴,像一條燃燒的火鞭,力大無比。群獸要敢反抗,定會被其折磨得生不如死。群獸們都稱它“火鱗鱷”,畏它,懼它,卻又不敢反抗它。
另外一個使者,名叫暗影狼,它身形敏捷,能夠在黑暗中隱匿身形,如鬼魅般神出鬼沒。它的雙眼閃爍著詭異的紫色光芒,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群獸只要見到它的眼睛,都是乖乖地聽其命令,根本起不了反抗之心。
這二位使者一般是輪流出來,隔二十年出來一次。
他們給所有的獸類都定了一個數量,期限一到,使者就出來帶走相應數量的獸類,並且各族都需要提前準備好,只要使者一到就得乖乖地跟著使者走,不得有任何反抗。
一旦有種族想要反抗,或者所繳數量不夠,則會遭到他們的殘酷懲罰,輕則殺一儆百,重則舉族滅亡。
但他們此舉卻只是針對獸類,對人類卻秋毫無犯。
此地的獸類都被其弄得苦不堪言,有心想要離開,但四周皆是茫茫雪山,又唯有此地林木茂密,可以維持生存。
並且,這金豹王也是說到做到,只要二十年一次的繳納任務完成了,就絕不刁難眾獸,給眾獸留了一線生機,是以眾獸反抗的意志也一直不太統一。
佛陀越聽越怒,就算這金豹王不是一直想找的雙頭寒羽豹,也決心要為眾獸除害。
對方只是區區山精野怪,本來這種事情,交代目犍連過去跑一趟已經足夠應付,但事涉雙頭寒羽豹,佛陀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跑一趟。
佛陀叫過目犍連跟隨,運起神境通,不多時就帶著穿山甲到達雪山極西之處,又運起天眼通仔細搜尋。
據穿山甲所言,其出發往東之時,適逢那暗影狼剛帶走一批各種獸類,其中虎二十隻、象二十頭、犀牛十頭、豹四十、狐狸猿猴等數百隻等等,共計約數千頭獸類。
該處距離講經之處有萬里之遙,穿山甲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兩年方才到達。
如此算來,要待那金豹王的使者下次過來,當得是十八年之後。
佛陀自然不可能在此枯等十八年。
二人帶同穿山甲踏入山林,尋到昔日眾獸聚集之處,二人運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開始天上地下地搜尋起那暗影狼和火鱗鱷的身影。
目標只是妖獸,並且還帶著為數眾多的普通猛獸,要說在天上,自然不太現實。
所以二人探察的主要目標還是地面和地下。
其實,二人剛到雪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