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二回 佛陀欲歸盤古地,弟子驗證天竺功

芥子袋,所幸一路行來,雖有風塵之苦,卻未曾遭遇任何意外,這芥子袋也是絲毫無損。

目犍連按師尊所授,解除袋口封印,卻見師尊自袋中飄然而出,不禁目瞪口呆!

師尊要自己不遠數萬裡帶過來的東西,原來竟是師尊本人!這確實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原來,這正是佛陀那夜想出來的計策。

要想回歸盤古世界,有三件事情需要解決,而第二件,就是需要檢驗自己在天竺世界中能用的神通,在盤古世界是否也能使用。

而要想檢驗,就別無他法,只能自己到盤古世界來試驗一番才行。

但是自己本尊若是光明正大地過來的話,動靜又實在太大,那邊的梵天、這邊的燃燈都能即刻發覺。

所以,這才想出了這個辦法:

佛陀凝聚出一具分身,裝入芥子袋中,但分身不能持續太久,佛陀又在袋中注入靈氣滋養分身。

然後使一個瞞天過海之計,由目犍連帶到盤古世界中來。

佛陀不知盤古世界是否會排斥此刻的自己,但想來,佛陀魂魄中帶有多寶道人的氣息,盤古世界應該不會排斥。此次也是以分身來作個測試。

而此刻目犍連所見,只是佛陀一具分身,佛陀真身,此刻依舊在祗園精舍之中。

佛陀分身暗喜,看來,這第一項是沒問題了,正如所料,日後迴歸盤古世界,就算是以佛陀如今的境界,迴歸也不會遇到盤古世界守護之力的阻撓。

接下來就需要檢驗自己的各項神通,在這方天地是否依然有效了。

此處在西牛賀洲偏南的位置,且是偏僻之地;而燃燈佛祖的靈山勝境位於西牛賀洲東北方位。

雖說整個西牛賀洲盡在燃燈佛祖神識範圍之內,但其主要探察範圍還是集中在靈山附近,畢竟距離越遠,所耗精力也越大,平時沒事也不會往這個方向探察。

當下佛陀一一試練“六通”神通。

頓時,他的目光穿越層層迷霧,清晰地看到一隻色彩斑斕的山雀停歇在枝頭。

這隻山雀撲稜著翅膀,嘴裡發出清脆而急促的叫聲,彷彿在訴說:“這林間的果實愈發稀少,我要如何才能為我的幼崽們覓得足夠的食物?”

它的小眼睛裡充滿了焦慮與擔憂,心裡想著:“那幾個小傢伙還在家裡嗷嗷待哺,我必須儘快找到充足的食物帶回去,可不能讓它們餓著。”

佛陀又看到一隻矯健的野兔,豎著耳朵,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它的心中暗自思忖:“這片草地看似平靜,卻不知是否隱藏著危險,我得小心那些潛伏的獵手。”

它的嘴裡發出短促的“吱吱”聲,像是在給自己加油打氣,又像是在向同伴傳遞著小心的訊號。

還有一隻機靈的松鼠,在樹枝間跳躍穿梭,嘴裡“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似乎在歡呼:“這棵樹上的堅果真是豐碩,足夠我儲備過冬的糧食啦!”

它的心裡滿是喜悅和滿足,盤算著如何把這些珍貴的食物妥善地藏起來……

如此種種,數千裡範圍內的動物、植物,其一呼一吸,所思所想皆清晰可辨,這正是熟悉的感覺,這下佛陀放下一大半心了,天眼、天耳、他心看來是沒有問題的。

為了保險起見,佛陀令目犍連也依法施為,試驗此三項。

少頃,目犍連也是面露微笑點頭示意,看來也是頗有所得。

佛陀又將探察範圍向前延伸到了數千裡外一條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張開慧眼,以宿命通望去,目光所及,皆是眾生的前世今生。

他看到一位衣著襤褸的乞丐,便已知曉此人前世曾是一位富貴人家的紈絝子弟,揮霍無度,不知珍惜福報,以致今生淪落至此,飽嘗貧困之苦。

一位面容愁苦的婦人匆匆走過,佛陀看穿她的前世是一位自私自利的村婦,經常與人爭執,積累了諸多惡業,今生便要承受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的磨難。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佛陀看到他的前世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善人,經常幫助鄰里,廣積善緣,所以今生得以安享晚年,子女孝順,生活無憂。

還有一位年輕的商人,忙碌中帶著焦慮,佛陀知曉他前世是一位勤奮但過於貪心的小販,因一時的貪念而失去誠信,今生雖有經商之才,但事業總是波折不斷,需經歷諸多考驗方能領悟得失之道……

宿命通既已無礙,漏盡通無需證明,最後再嘗試一下神境通吧。

有聖人坐鎮的地方,為了怕驚動他們,佛陀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