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赫然正是其前世多寶道人的物品:業火紅蓮、血火無形劍、暗影披風、金剛破魂臂甲、青凌劍……
其中一物,晶瑩剔透,光芒閃耀,這正是其前世多寶道人的三魂七魄。
人有三魂:天、地、人;
魄分七種:喜、怒、哀、懼、愛、惡、欲;
三魂在於精神,七魄在於物質。
淡紫色的天魂宛如一道純淨而璀璨的光芒,筆直地向上伸展,彷彿要衝破雲霄,與蒼穹相連。
地魂則如同厚實的土壤,沉穩而凝重,呈現出深褐色,似乎承載著生命的根基與厚重的歷史。
人魂好似一團柔和的光暈,溫暖的淡黃色,形態變化自如,如流水般靈動,體現著人性的複雜與多樣。
至於七魄,喜魄形如一顆閃爍著金色光芒的星星,璀璨而歡快;怒魄仿若熊熊燃燒的火焰,鮮紅而熾熱;哀魄如同低垂的烏雲,灰暗而沉重;懼魄恰似蜷縮的刺蝟,深黑色中透著警惕;愛魄宛如綻放的玫瑰,粉色的花瓣嬌豔動人;惡魄猶如尖銳的荊棘,墨綠色帶著猙獰;欲魄彷彿不斷膨脹的氣球,五顏六色,充滿著無盡的誘惑。
這三魂七魄,以各自獨特的形狀和色彩,展現著精神與物質的交織,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而神秘的生命圖譜。
這才是真正地控制著佛陀一舉一動的魂魄!
這麼多年來,因為怕梵天察覺,一直把它牢牢封在眉心深處,不敢稍有洩漏。
此刻,他自信以自己的實力,已經確保能夠隔絕梵天的察探,這才將其取出來。
看著這熟悉的一切,縱使此刻已經成為佛陀,也不禁讓他思緒萬千。
算起來,從盤古世界來天竺世界,已經經歷了五百次轉世,計兩萬餘年。
來的時候,他進退無著,苦尋成聖之路,且又不知從何尋起;
此時此刻,他卻已經是這方天地間最頂尖的存在,呼風喚雨,揮手即可退百萬魔軍,手下弟子數千,信眾數萬。
但是,“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鄉”,在這片天地雖然已是頂尖存在,但是他的師尊、同門,還有那熟悉的盤古世界,甚至連燃燈,都始終在他的心中魂牽夢繞。
確實,已經出來得太久了啊……
這麼多年過去,也不知道師尊面壁結束了沒有?也不知道燃燈有沒有迫害門中師弟師妹?金蓮聖母有了誅仙劍,也不知證道成聖了嗎?她若成聖,以她的性格,肯定第一時間要去找燃燈報仇,不過,多半會被無當聖母攔住。
想到此處,佛陀嘴角不由露出笑意,可是這個迴歸的念頭一起,佛陀內心便再難放下,索性開始在內心推演迴歸盤古世界的安排。
首先是眼前的三魂七魄。
雖然多寶道人的三魂七魄一直就在自己的眉心,可以暗中影響到佛陀的想法,任誰也無法察覺。但佛陀身體內本身也有三魂七魄,並且,隨著佛陀的覺悟,這個三魂七魄也已經相當強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不能保證這兩套魂魄不會出現衝突,而一旦衝突出現,那就是走火入魔,神經分裂。以他現在的能力,那結果將是毀滅性的、難以想像的。
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將這兩套魂魄融合起來才行。
但是,這又談何容易!特別是對於兩套如此強大的魂魄來說!
道家有奪舍一說,但這是以一方的魂魄徹底消失為代價的。
金蓮聖母之前就是奪的蚊子的舍,但之前的那隻蚊子的魂魄早已經在金蓮聖母的魂魄入駐的同時,被抹殺得乾乾淨淨了。
但對於現在的佛陀來說,這兩套魂魄都是不容捨棄的,因此就別無選擇,只有憑自己來參透這其中的奧秘,讓兩套魂魄在不受損傷的情況下實現徹底的融合。
相信以自己此刻的實力和地位,梵天不會再來隨意探測自己體內是否還有多寶道人的魂魄了吧。
這是當前必須解決的第一個大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是關於佛陀的神通。
悉達多太子是在天竺世界覺悟,他的種種神通,統稱“六通”,也是在覺悟的時候,由這方天地賦予他的,但不知道,如果換一個世界,到盤古世界去的話,這些神通是否還會依舊跟隨著他?
這個問題同樣相當重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即使魂魄融合成功了,兩萬多年後的多寶道人,與兩萬多年前的他,在能力上不會有任何區別,回到盤古世界,他依然是一個準聖,依然拿燃燈沒有任何辦法。
而這一點,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