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本來還七嘴八舌順著話,聽到元山的話,循聲看來,就看到一表人才的陸江年和嬌美動人的元婉如。
兩個人站在一起,宛如一對璧人,瞧著就賞心悅目。
這些村裡的農婦,什麼時候見過這麼好看的人,若是依照往常的時候,定要圍上去,好好八卦一番。
可是,對上陸江年那黑沉如淵,冷颼颼的目光,沒一個人敢多嘴問其他事情。
元婉如只當作沒看到那些人的眼光,對氣憤不已的元心慧道:“小姑,抱著孩子回家吧,祖父喜歡小杰,等會見不著又該找了。”
元成中倒是個開明的父親,對於女兒的遭遇,心痛不已,並不曾說過一句怪元心慧的話,反而非常自責。
透過他們昨日晚膳的時說的話,元婉如才知道,這個小姑的命運,真是有些崎嶇。
年少的時候,就訂了親,物件是隔壁村一個上進的青年,學做木工,家境也好。
兩個人打小就見過,彼此也非常滿意,兩家一直多有來往,只等著年紀到了,就辦婚禮。
可惜,眼看著元心慧年滿十五,正要把親事提上議程的時候,那個年輕人卻出了意外,人一下就沒了。
雖然沒過門,可是元心慧不是那種無情的人,硬生生在家裡,替那個人守了三年。
也是元家人疼她,由著她去了。
如果可以,她真不想再嫁人了,可是父母不能眼睜睜看著她就這樣過一輩子,於是張羅著給她定親。
曾家家境不錯,為了安父母的心,她便嫁過去了,元心慧當時也沒想到曾家人會這麼無恥。
如今,她已經有兒子了,一輩子的依靠也有了,她只想好好養大小杰,這件事情,剛回來的時候,她就和父母兄嫂表態了,他們雖然不贊成,可是也不願意逼迫她。
沒想到,村裡這些三姑六婆就先來指手畫腳。
當年她願意嫁人,也是因為這些三姑六婆在她耳邊嘰嘰歪歪,說她不孝,老姑娘賴在家裡,讓人看元家的笑話。
她那個時候年輕,被這些話一激,便嫁了人。
如今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她如何還會重蹈覆轍,而且,二哥也說了,讓她放心在家裡住。
她如此幸運,遇上了婉如,幫她從曾家的泥潭中掙脫,還拿到了銀子和斷親書,她再也不用擔心,曾家的人會因為她,而賴上元家了。
她知道婉如這樣說,是要給她撐腰,便笑著說:“好,我先回去了,你們和二哥去看看地方。”
元山也不準備理會這些沒事嚼舌根的婆子,他妹妹回家,礙著她們什麼事了,第二天就急轟轟催他妹妹嫁人,手伸得夠長的。
元婉如和陸江年對視一眼,便跟著元山走了。
說實話,元家人的品性,還是挺不錯的。
原本元婉如準備敬而遠之,可是這一次接觸之後,她覺得,適當幫一下他們,也沒什麼不可以。
從他們提前蓋好房子給她,還有把銀子捐給族學的舉動來看,這家人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更別說,回到元家之後,他們看得出來她不太親近的態度,便也知趣地保持了距離,並不曾試圖討好她,謀取好處。
所以,元婉如決定,等遷墳的事情了了之後,她要給元小杰看一看,試試能不能治療他的聾啞症。
那孩子不曾說過話,具體什麼病症,她也無法斷定,總要診斷過才知道能不能治療。
陸江年與她心有靈犀,從她出言為元心慧撐腰,就看得出來,娘子對元家人的觀感不錯。
說實在,元家人的確還算可以。
娘子想幫,他也隨她。
元山在前頭帶路,陸江年靠近元婉如,小聲說:“他們終究是你的家人,看在岳父岳母的面子上,我可以讓人照應一下。”
元婉如搖搖頭:“你不用管,我有分寸,他們都是尋常百姓,給太多的優待反而不是好事,凡事總要自己打拼才最牢靠。”
“至少,有我這層關係,能夠確保他們受到公平的待遇,已經比一般人更幸運了。”
“你也看出來了吧,二叔是個老實人,在這個小村子裡待著,平凡就是福氣,日後他的孩子如果有本事,他自該享福。”
“我爹當年不曾想過幫二叔他們做什麼,卻資助族學,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說起來,她也算一直資助二叔家裡的孩子讀書了,日後等她和玄黃學會製藥,賣一些藥丸掙錢,她可以多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