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朝野都為之震動,每日上朝之時,除了處理那些日常政務外,最為矚目的便是所有的官員們齊心協力,一同聲討梁思轍的行徑。
整個朝堂的氛圍,喧囂異常,爭吵聲、議論聲此起彼伏,熱鬧得簡直如同喧囂嘈雜的菜市場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莊重與肅穆。
“皇上啊,這可真是傷風敗俗、有違天理之事啊!倘若任由其發展下去,我大雍朝的綱常倫理、禮義廉恥何在啊?
此事若不嚴加制止,恐怕會遺禍無窮啊!”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說道,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是啊,皇上!太傅大人此舉實在是不妥至極!他怎麼能做出娶自己寡嫂這種有悖人倫的事情來呢?
依微臣之見,就應該立刻下旨,不但不能准許他們二人成親,還得對其施以嚴厲的懲戒,以正視聽、以儆效尤!”另一位大臣也義憤填膺地附和道,他的臉上滿是憤慨之色。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任憑大殿上的官員們如何義憤填膺、爭論不休,那景陽帝卻始終保持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冷靜與沉默。
他既沒有出言阻止那些激烈的爭論,也沒有說過任何贊同或反對的話,就像是一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一般,冷眼旁觀著這場鬧劇。
在被人吵得實在沒有辦法時,他也只是象徵性地敷衍幾句,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話語將此事搪塞過去,始終不肯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
而當事人梁思轍,更是冷靜得如同大家說的根本就不是他一般。
無論大家如何指責、如何謾罵,他都始終站在那裡,神色平靜如水,彷彿那些指責與謾罵都與他無關似的,完全不為所動。
卻原來,任憑大家說得如何難聽、如何刻薄,都沒有入過他的耳。
他的思緒早已經飄到了九霄雲外去了,滿心滿眼都是怎樣將這個婚禮辦得盛大而隆重,怎樣讓陳婉幸福地嫁給自己,不受到任何委屈和傷害。
他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起了婚禮的種種細節:在這京城裡要上哪兒去弄到一對兒象徵著忠貞不渝的大雁作為信物?成親後要生幾個孩子?是要男孩還是女孩?是要讓他們學習詩書禮儀還是武藝騎射?
諸如此類的事情,他都已經開始在心中默默計劃著、憧憬著了。
眾人看他一副心不在焉、完全不把大家的指責當回事的樣子,更是惱火了,他們覺得梁思轍簡直就是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御史大夫蘇仲義更是忍無可忍,他以前甚至還覺得這個年輕人謙遜有禮,曾動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念頭。
如今一看,還是夫人有遠見,想到這裡,他猛地一下跪了下去,他這一跪,讓原本喧囂的大殿瞬間安靜了下來。
“皇上,微臣斗膽進言,太傅大人梁思轍若一意孤行,執意要迎娶其寡嫂,此舉無疑是置我大雍朝數百年來的禮儀倫理於不顧,視朝綱如無物。
如此行徑,不僅玷汙了太傅一職的尊貴與神聖,更讓天下士子寒心,百姓議論紛紛。
試問,一個連最基本的人倫道德都無法堅守之人,又如何能配得上百官之首的高位,又如何能繼續為大雍朝的繁榮昌盛效力?
微臣懇請皇上,為了維護朝綱之清明,為了警示後來者,務必廢黜太傅梁思轍,以正視聽,以安民心。”
蘇仲義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字字鏗鏘,句句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梁思轍行為的憤怒。
身後的眾官員,目睹蘇仲義的堅決態度,紛紛響應,不約而同地跪倒在地,整個大殿瞬間被一片跪伏的身影填滿。
“臣附議,梁思轍之舉實乃有違天理人倫,應即刻罷黜!”“臣亦附議,望皇上明察秋毫,以正朝綱!”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如同潮水般洶湧澎湃,彰顯出群臣對此事的強烈不滿。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集體請願,梁思轍終於從沉思中驚醒,但他的臉上並未顯露出絲毫的慌亂與恐懼,反而以一種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淡然,直視著高高在上的景陽帝。
眾官員見景陽帝遲遲未發一言,心中焦急,再次齊聲懇求:“懇請皇上速下旨意,廢黜太傅梁思轍,以正乾坤,以安天下!”
他們的聲音整齊而堅定,如同經過千百次演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絕。
然而,沒有看出梁思轍任何眼神波動的景陽帝卻突然站起身來,撂下一句“這不是還沒娶嗎?你們急什麼?等他真娶了再說吧。”就匆匆離開了大殿。
他的身影在眾人的視線中漸行漸遠,留下了一地的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