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軍政部所屬之各署、司機構亦有變動:
軍務司司長仍為王文宣.該司轄軍事、防務、整備3個科。1937年7月為適應抗戰需要增設要
塞組,負責各要塞之整理、建設與行政教育事項。1938年為統籌辦理炮兵部隊.成立炮兵組,專司其責,
軍法司1937年9月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成立,將該司所屬軍法處併入軍法執行總監部審判組,仍由軍法司人員兼辦:該司司長仍為王震南:
交通司司長王景祿。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交通業務日益繁重,陸續增設汽車、燃料、經理3個科.
兵工署仍以俞大維擔任署長。所屬除署本部外,軍械司、司長陳隱冀.1938年陳隱冀調任參事,陳東生任司長:1937年9月增設機械、兵器2個科:製造司。司長楊繼曾。技術司,司長仍由俞大維兼任。
軍需署署長周駿彥,所屬各司基本沒有變化。
軍醫署1937年9月由軍醫司擴大而成,司長原為梅貽琳,擴大為署後於1938年7月任命胡蘭生為署長,下設3個處及1個視察室,以下分科辦事:第一處分人事、經理、事務3個科及會計室:第二處分醫務、傷病處理、材料3個科;第三處分教
育、衛生2個科及統計室。1937年9月張建調任軍醫學校教育長,胡蘭生接任署長。
會計處1937年10月設立軍政部武昌辦事處,1938年冬,又在桂林設立分處,均受會計長指揮:軍事委員會計政室於1938年6月歸併於會計處,定名為軍政部會計處軍事計政設計委員會,內分歲計、會計、稽核、統計各組,每組設組長1人,辦理關於規劃、改進軍事計政業務:會計長仍為陳良.
該部所屬總務廳、馬政司等人事、職掌仍舊:
三、軍令部
1938年初,gmd國防最高會議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定,將原大本營所設第一部與gm政府參謀本部合併組成為軍令部。該部於2月1日正式成立,直隸軍事委員會,掌國防建設、地方綏靖及陸海空軍之動員作戰;後方勤務之籌劃運用;情報及國際政情之蒐集整理;參謀人員、陸軍大學、測量總局及駐外武官之統轄與運用等事項:以徐永昌為部長,熊斌、楊傑為次長.軍令部下設總務及第一、第二3個廳:第一廳掌關於國防作戰事宜,轄4個處12個科;第二廳掌關於情報與派遣駐外武官及外國武官接待等事宜,轄4個處12個科及技術室、偵查電臺;總務廳掌關於參謀人事教育及總務章則等事宜,轄3個處6個科。每廳設廳長、副廳長各1人。1938年3月28日任命劉斐為第一廳廳長,徐培根為第二廳廳長,陳焯為總務廳廳長。另外設有部屬幕僚,由主任高階參謀、主任秘書及高階副官分別主管各有關業務,即高階參謀掌不屬於各廳的機要及稽核章則等事宜,部成立之後,任命張華甫為主任高階參謀,張元祜、劉雲乾、楊宣誠等18人為特級高階參謀;主任秘書掌擬各種文牘及部分會報等事宜;高階副官掌接待中外來賓及傳達重要命令等事宜.旋因人事、經費無著,仍於2月間先後呈准設將級高階參謀18人,校級參謀40人.6月該部呈奉核定顧問3人,附員80人.
根據軍令部組織法,該部下轄工兵指揮部、炮兵指揮部、通訊兵指揮部、戰史編纂委員會,通訊總所、技術室、各省測量局、各種測量隊、陸軍大學暨參謀班、中央陸地測量學校暨分校、邊務研究所、重慶核心陣地參謀團、特種兵器實驗組、通訊人員訓練班、諜報參謀訓練班等。工兵指揮部掌一般工兵的使用計劃與作戰指導,獨立工兵的指揮;工兵部隊的編組、整補、訓練、考核:工兵技術的設計改進;預備陣地的偵察、永久工事位置的算勘及作業指導等事宜.炮兵指揮部掌各戰區有關炮兵的使用計劃及考核各炮兵部隊的戰鬥指揮、整補、訓練等事宜.通訊兵指揮部掌一切通訊兵使用的計劃與指導;通訊兵的調查分派;研究關於通訊兵的使用對策及技術設計等事宜.戰史編纂委員會掌戰史的編纂及編譯事宜。各省測量局掌各省測量及其行政事宜:各種測量隊掌測量事宜.陸軍大學掌高等軍事教育,中央測量學校掌測量教育:邊務研究所掌邊務教育。重慶核心陣地參謀團掌重慶核心工事的規劃並監督其實施事宜。特種兵器實驗組掌水雷及江湖阻塞兵器的研究事宜。通訊人員訓練班掌情報通訊教育。諜報參謀訓練班掌諜報參謀教育。
四、軍訓部
1938年1月軍事委員會對所屬進行改組.將gm政府訓練總監部改為軍訓部。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