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可以點選大圖清晨,昨晚定下的鬧鐘尚未想起。
雪落便從睡夢中醒來。陌生的空氣提醒雪落的身體,雪落已降落浪漫之路的起始站。看了下時間,也才6點多,窗外天色未亮。不知是雞血還是時差、讓一個愛睡懶覺的人一到旅途就變得如此勤勞。洗漱完畢出門,早上7點半的天才真正亮透。
一場雨剛停,空氣裡都是清冽的寒意。清晨無人的街道,雪落和柳靜姝終於看清了這座昨晚被夜色掩去大半的城市。不知名的街道盡頭、建築與建築的縫隙都能與形態各異的教堂尖頂不期而遇,提示著這座城市除了有“小”的稱號外。
更有“教堂之城”的美譽。巴洛克式的、哥特式的,羅馬式的尖頂如歐式風格建築大展,俯仰皆是歷經幾百年光陰的珍貴歷史遺產。一到半點和整點整個城市的各大教堂鐘聲齊鳴,行走其間,心中也多了一分敬畏與虔誠。
節奏很慢,大早上只有遛狗和跑步的人。雪落和戴先森也不急著吃早餐,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從各個角度打量著這座剛從晨光中甦醒的城市。從酒店步行到集市廣場,都是這樣的小馬路,兩旁林立的店鋪,小商店、麵包房、咖啡館。
小酒吧大多還是的狀態。雪落和柳靜姝便饒有興致地對兩遍路過的櫥窗評頭論足,一直以為歐洲有多時尚,“老舊”如,櫥窗的風格和魔都上世紀90年代差不多,而商家佈置時花的心思卻顯而易見,當真是活在舊時光裡的小城。
雪落對照片背景裡這座教堂非常感興趣,它是雪落和柳靜姝在當地看到的第一座教堂,雪落和柳靜姝當時就連連讚歎,這樣的教堂放在小城裡更顯大氣磅礴。回來後對比了拍的照片,雖然主座教堂和新明斯特教堂也有相似的巴洛克穹頂。
但細節處略有不同。後來拿著在馬林貝格要塞上拍的全景照片去網上查,才知道這座教堂的真名是豪格教堂,也叫聖若望教堂,巴洛克風格,穹頂高達60米,經常舉辦管風琴音樂會。可是國內幾大主流旅遊攻略的網站上幾乎沒有提過它的名字。
連上都沒有記載。此行無緣,不知道是否有和雪落和柳靜姝一樣感興趣的小夥伴前去一探究竟?永遠盛放的鮮花、獨具匠心的牆體壁畫彩繪、繁複精緻的鐵藝招牌,道路兩邊停得滿滿當當的車輛。
是對街頭的描繪,也是對德國城鎮街頭的縮寫。非常推薦這家麵包房的早餐,在德國一杯咖啡+一個麵包或三明治是早餐標配。雪落和柳靜姝買了堂吃,坐了店內最後的空位,直到雪落和柳靜姝吃完離開。
先前到達的其他客人依舊有說有笑地喝著咖啡聊著天,沒有一人離開。趕路的雪落和柳靜姝特別羨慕這樣不急不慢的生活狀態。到德國的第一杯咖啡,非常香濃,事實上一進麵包房就聞到了暖暖的咖啡香,就猜測這裡的咖啡一定不差。
果真如此。在德國包括,通常2…3歐就可以喝一杯咖啡(那些有百年曆史的咖啡館招牌咖啡除外),兩個人的早餐大多在10歐左右,正餐在20…30歐,一些經典的老店可能貴些,50…60歐一餐。德國的物價相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相對低一些。
特別是咖啡,當真價廉物美。前往官邸的路上,某個教堂的後門,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主座教堂呀,又稱聖基利安主座教堂。在歐洲很多城市,主座教堂、市政廳、集市廣場都是常見詞彙。
德意志歷史文化名城屬於巴伐利亞州,歷史上曾經屬於巴伐利亞王國,茜茜公主的家鄉。當年的大主教權力很大,實際上成為控制當地的諸侯,所以稱為“主教王子”。主教王子們在美因河對面的瑪麗安堡住了幾百年之後。
那些沉默了的孤獨,那些風乾了的歷史痕跡,都是最美好的故事,都是最沉默的輝煌。總是能夠在不經意之間,就是打動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喜歡,我們的愛情。
第383章 點亮夜空
也正是因為這個雪落才注意到了正門上方那層疊隆重的雕刻圖案,被紗網很好地保護了起來。不知是否因為逃過了二戰炮火的洗禮,幸運地被儲存了下來?教堂的內部空間是經典的哥特式風格,軸對稱的空間狹窄且高挑。
網格狀的哥特股線縱向佔滿整個頂部空間,氣勢恢弘。一進入教堂內部,適才集市廣場的喧囂彷彿成了上世紀的事情。教堂提供了一方淨土,人們在安靜的世界裡祈禱,告慰靈魂。祈禱用的蠟燭,點一盞放到架子上,再默默許願。
1歐元一次歐洲的教堂就像一個個神奇的萬花筒,各種建築風格能拼配出絕不重複的新天地。外在的門面與內部的環境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