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修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以銘記戰功和宣揚佛法,這就是阿育王石柱。這些圓柱頂部的柱頭都是用單獨完整的岩石雕刻而成,明顯是將波斯、希臘雕刻法與本國傳統結合的產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鹿野苑的“阿育王獅子柱頭“。
鹿野苑的這尊阿育王石柱高約128米,是根獨石圓柱,約建於公元前273年,現已斷裂,只剩一部分柱身。上面的柱頭現收藏於印度薩那拉特考古博物館。柱頭上鐫有誥文,證明原來是被豎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
柱頭的最上端雕刻著四隻背對背面向四方的雄獅的前半身雕像。雄獅作得威武雄壯、強勁有力;四隻雄獅的下面是線盤與飾帶。呈圓周的飾帶上雕刻著高突的浮雕動物像。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一隻老虎,四種動物之間均以象徵佛法的寶輪相分隔。
再下面是鐘形的倒垂蓮花雕飾,飾紋整飭而又華麗。雕像採用的是淺褐色的楚那爾砂石,表面高度拋光,象鏡面一樣光滑、圓潤,如玉石般透明,增強了整個作品既粗獷又細膩、既雄渾又柔和的審美效果。原來石獅的背上駝有代表佛法的大,但已遺失。
今日印度國徽上的圖案就是來自這根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柱頭。已發掘出來的寺廟遺址,一千多年前是座宏大的寺廟。一些佛教信徒正在遺址前虔誠的誦經。已經發掘出來的古建築都是用紅磚壘砌的,雖經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