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印度國徽上的圖案就是來自這根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柱頭。已發掘出來的寺廟遺址,一千多年前是座宏大的寺廟。一些佛教信徒正在遺址前虔誠的誦經。已經發掘出來的古建築都是用紅磚壘砌的,雖經一千多年歲月侵蝕,儲存的還是相對完好的。
看看這千年前紅磚的模樣,目視著它,竟有種與古人對話的感覺。在寺遺址前跪拜的佛教徒。這裡是五比丘修行處遺址。佛陀在菩提伽耶悟道後,決定將自己領悟的道理傳諸世人。他首先想到了曾經相伴的五名出家人。
當初佛陀放棄苦行,接受正常飲食,那五人誤以為他不再修道了,就離開他來到鹿野苑繼續苦修。聽說佛陀抵達鹿野苑時,五人決定不再理睬他。但當佛陀與他們見面時,其形象光明正大,不怒而威,五人身不由己地起身迎接。
仍像以前那樣恭恭敬敬地以尊敬之禮與他相見。佛陀告訴他們自己已經覺悟成佛,並開始給他們講解自己領悟的佛法。這五個人就成了佛陀最早的弟子。雖然佛教誕生在印度,但當今在印度,佛教的光芒卻幾乎被印度教所掩。
倒是在隔壁的龍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得到了真正的傳承與發揚光大。被信徒們貼滿金箔的牆壁。在遺址前誦經的信徒。據說佛陀曾經在這裡修行過。這群人看面孔像是來自龍國,大老遠來到這裡追尋佛祖的腳步。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
在細膩的黃砂岩上精心雕出的花飾圖案,經千年的風雨侵蝕,雖已殘損,但難掩其藝術的花朵頑強的綻放。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一千多年前的建築浮雕。
達美克佛塔遺址園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它標誌著佛陀初次說法的地點,建於公元6世紀,塔臺直徑26米,高13米,其上的塔身高達31米。塔身及上端應當有宏大的建築,可惜已經完全損毀。
塔身上雕刻這些花飾據說是來自龍國的方形雷紋圖案,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達美克佛塔塔身上保留下來的1600多年前建築藝術家們的精湛作品。達美克佛塔塔身上的砌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已經經2200多年的風風雨雨。
真是不可思議。一束蓮花、一卷僧衣、一片片小心翼翼貼在殘壁上的金箔,無不寄託虔誠的佛教徒們對佛祖的無比敬重與愛戴之心,寄託著他們對佛教始終不渝的信仰。這種精神讓人感動,無論你信有還是信無。有理想,有信仰,有精神寄託,真好。
鹿野苑佛陀初轉地佛塔這裡是雪落和柳靜姝在鹿野苑參觀的第四個地方,也是最後一個景點。據考證,眼前的這座塔就是佛祖“初轉”給第一批弟子講經的地方。鹿野苑之所以成為佛教勝地,就是因了這個“初轉之地”。
佛陀菩提伽耶悟道成功之後,首先來到這裡進行他的第一次傳教,在這裡為第一批五位弟子五比丘宣講佛法。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
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鹿野苑佛陀初轉地佛塔追尋佛祖腳印的信徒們。鹿野苑佛陀初轉地佛塔塔基的上部有一內室,據說佛祖兩千年前就是在這裡給五比丘講經的。從下面望上去,那個小屋顯得很神秘,雪落上去看了看。
鹿野苑佛陀初轉地佛塔透過鎖住的柵欄門往裡面看,就是這幅內景。裡面空空的,有六個石墩,表示佛陀加上五個弟子的六個座位。應當是象徵性的。鹿野苑佛陀初轉地佛塔站在佛塔高處北望。(未完待續。。)
第300章 北極星的眼淚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聳於叢林中的位於左面的佛祖石像與右側的達美克佛塔。從鹿野苑返回後,雪落和柳靜姝來到位於恆河河壇邊的一座位置最高的樓頂餐廳裡用午餐。這裡憑高臨下,可以俯視下方的恆河景色。
餐廳周圍的牆壁上繪有反映當地景物特色的壁畫。點的炒飯與菜湯,炒飯大約14元人民幣一盤,湯大約5元人民幣一小碗。雖然,位置好適合邊就餐邊欣賞風景,但餐廳為了防範猴子,把窗戶上裝上密佈的鐵網,很影響視線。
從餐廳視窗透過鐵網俯視恆河所看到的場景。大家這兩天玩累了,下午就在賓館休息,雪落自己走街串巷尋找計劃中想去看的金廟。金廟免費位於河壇附近的巷子裡,是一座在印度很有名的印度教溼婆神廟,建於1776年,也是歷經劫難後重建。
由王國的王公捐獻了800公斤的黃金為寺廟高十幾米的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