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勁節哈哈一笑:“他的人找過你了吧?”“不錯,我回京的第二天深夜,有個自稱是瑞王幕中之客的人,悄然來見。”盧東籬問道“瑞王找你的用意我也猜得出來,你如何答他的?”風勁節朗朗一笑:“我告訴他,盧帥給他的答覆,就是我的答覆。”盧東籬卻只苦笑一聲:“那夜的訪客曾對我細說瑞王的胸襟抱腹,見識舉措,此人確是英豪之主,他竟肯親自去見你,可見也極為看重你,此事極之重大,你當以你自己的志量將來考慮,不一定非要以我的見解來左右你的想法。”風勁節冷笑一聲:“盧東籬,你也太小看我了,我又豈是旁人可以左右的。你是你,我是我,我之所以以你的選擇來回絕瑞王,不是因為要跟隨你,而是因為,我知道,在這件事上,你我的見解和原則,正好相同。”他冷冷逼視盧東籬:“你說他是英豪之主,那麼,為什麼你要拒絕他呢?”
第六十三章破障
其實,不用盧東籬解釋,風勁節也明白,他不答應的原因,簡單到極點。執掌兵權者,不應當介入嫡庶之爭。兵為國之利器,軍是國之爪牙。這爪牙磨利了,本是為了對付外敵。儲君之事,一個有兵權的將領,一個控制了軍隊的元帥,就算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不應該公開表達,更何況是暗結朋黨,私認主君,讓手中兵將,成為對付自己人的鋼刀!人們每每聽到的,是名將英才輔佐某位王子,經歷一番爭鬥,奪得帝位,最後成就一代名君的佳話。那些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讓人們為一個又一個奪嫡故事的一波三折,鬥智鬥勇而折服,興奮傳唱那些精明能幹的臣子們,如何壓對了注,英武果決的君王們,怎樣成為至尊。這是多麼輝煌,多麼爽快。但是,真正身處其間的人們。誰會真的看不見,奪嫡之路,血流飄杵!誰會真的不知道,因為奪嫡而滅亡的國家,遠比因為奪了嫡而強盛的更多。誰會真的不記得,李斯毀掉了秦國最仁厚的太子。最傑出地將軍。使一支最出色的部隊失去戰鬥力。才扶起了一個殺。間接造成了秦國滅於劉項鐵蹄之下。而奪了位的李世民。面對有樣學樣,同樣要奪他位的兒子,曾經怎樣的黯然神傷。那些精明能幹的臣子們,壓對了注,用血肉鋪路,扶上帝王之位的庶子王爺,又有多少,最後不過庸才!在那為國為民。扶植英主地堂皇口號之後,多的是尋找最好東家,成就從龍之功的貪婪心思。只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輕易便可以將當初那些離經叛道,當初那些血流成河。轉換成燦爛的榮耀光環。只要你選對了人跟隨,你便可以風風光光的,名,留,青,史。立嫡立長,不輕言廢立。這樣地規矩,明顯是不完美,不公平。但是,在君主為天的年代。這卻是保證政權平穩過渡,讓國家不至動盪的最好方式。那個位置。太誘人。誘人到如果沒有規矩,王子們為了爭奪這個位置。可以將他們能掌控的一切犧牲。而當他們掌握了刀兵,他們的力量會兇猛膨脹,他們可以輕易將一個國家,無數黎民,拖入苦難的深淵。他們可以指揮無數人為他們墊腳,他們可以逼迫無數人為他們陪葬。如果已有嫡長子為儲君,且儲君並無失德,那麼。對國家而言,他就是繼承的最佳人選。就算是儲君失德。繼承者,也應該由君主與重臣明議而定,而絕不是由王子們私下陰結文臣武將,朋比為黨,彼此傾,甚至由刀槍劍戟去爭奪。當儲君已定,王子與大臣,尤其是執掌兵權的武將,私下交結,圖謀儲位,其實,本身就已經是對國對君的不忠。自然,這些規則律法,那些暗懷野心的王子,一意攀龍地臣下,總是可以找到無比正義的理由,來不加遵從。而有什麼理由,會比為國為民扶植英主這樣地口號,更加方便,更加動人,更加好聽呢。在未來的年代裡,經過多少個千年地血腥洗禮,人們會終於公認:不介入政治,是一個軍人的天職。人們會終於學會,用辯論,用妥協,用求證,來堅持推行自己認為正確的,或者是認為對自己有利的一切。而試圖用刀劍,用槍炮,用強權實施自己意志的人,會被所有人唾棄,會讓所有人奮起反擊。無論他的理由聽起來是多麼高尚,多麼充分。但是,就算是這古老的年代,卻也總有幾個人,對於自己的職責,自己地義務,是會去堅守到底,無論如何不肯放棄。比如那不肯幫助李世民奪位的李靖,比如……盧東籬。盧東籬目光遙望遠方,輕輕道:“當今太子是皇后所生地嫡子,也是陛下的長子,性情柔善淳厚,自輔國以來,雖無大的建樹作為,畢竟並無失德之處,瑞王欲圖大位,想要扳倒如今的太子,若不施展陰詭手段,必不能成。”風勁節眼神即冷且銳:“太子又豈是好相與的。別的不說,皇后那一枝的外戚,枝蔓相連,人數眾多,東宮的官員門生部屬加上他們的家人,牽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