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7部分

氣說道:“嗯,有一兩座地標建築的確能提高這裡的形象……”

“是啊,儘快形成超高層建築群規模,對世紀錦湖承建的湖東商圈專案也有極高地增值作用,”王維均非常熱切的說道,“你覺得這座地標建築要多高才合適?”

張恪寧可坐享其成的等著別人來幫湖東商圈專案增值,看了邵至剛一眼,心想他應該提前有個底——邵至剛兩根手指快速的比劃了一下。

兩百米高啊!張恪心裡在悲鳴,兩百米高地超高層建築少說也要投資十億進去,要是建百米以下的高層建築,相同建築面積、同等裝飾規格,投資都不要一半,若是說要追求社會效應,多出來地五個億再捐兩座公益圖書館所產生的社會效應要高得多。

日後在新市街寸土寸金的地段會此起彼伏的豎起一棟棟超高層建築,在燕歸湖東建兩百米的高樓暫時能拿東海第一高樓的虛名,不用三四年就會給別人相繼超越——這錢還真是捨不得往外掏。

看著王維均等著自己回答,張恪嘿然一笑,說道:“到底多高合適,這也很難說。一百米地高樓,上面再豎個一百米的尖塔,也算是二百米地超高層建築,江北的新浦電視塔不是也有一百九十多米高——我想啊,要是讓錦湖來建,這主體少說要建一百三四十米才夠,畢竟主體與尖塔對半分地造型不會太好看——我對建築方面也不懂,只是胡亂說說,羅書記、王書記心裡想著這樓得有多高?”

王維均差點一口血噴出來,路南面最高的住宅公寓樓都接近一百米高,張恪心目中地理想地標建築竟然是一百米高的主體加一百米高的尖頂,新浦電視塔是差不多接近兩百米的超高建築,可是新浦電視塔從下到上都只是個圓筒型尖塔,建築面積才兩千多平方米,總投資只有兩千萬元—他跟羅君也只能面面相覷,心想著這工作還需要慢慢的去做。

羅君、王維均也不能留下來蹭晚飯,看過建築工地就相繼離開。看著羅君、王維均離開,張恪伸手做了個抹額頭的動作,長吁了一口氣,嘆道;“真是嚇得我一身的冷汗啊,這高樓哪裡是這麼好建的!”問邵至剛,“你們有沒有做過評估,我們在這裡最高建多高的高樓才能保證利大於弊!”

“主體以上的尖頂不需要多大的投資,只是市裡不會同意讓地標高樓上加太高的頂,會讓兄弟城市恥笑……”邵至剛笑著說,“市裡傳出風聲說要在北面要建六棟超高層大樓裡,我就想到錦湖逃不過一劫,我想不爭這第一高就好,一百六七十米,只要不超過兩百米,問題都不會太大……”

陳信生心裡暫時也沒有底不好評價,只能先等世紀錦湖拿出方案來。

“那你們先拿個方案出來給大家討論一下,”張恪又跟邵至剛笑著說,“要真沒有什麼問題,建一棟高樓就建一棟高樓,沒事站在兩百米的高空往下撒尿,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第十一篇 瘋狂計劃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換作別人掌控著這麼龐大的經濟帝國,大概恨不得建一棟高高的樓,享受將芸芸眾生踩在腳下的快感,王維均之前對說服張恪建地標還是蠻有把握,這才透出個意思,見張恪下意識的就在那裡耍滑頭,心就些冷了。

坐在車裡,眼前要過江,司機將車速減下來,王維均看著二橋橋面上車流量很大,跟姚文盛說道:“唉,二橋剛建好,就要考慮建三橋的問題,不用幾年,這二橋的狀況不會比一橋好多少。”

“那也是建鄴經濟發展迅速!”姚文盛笑著說。

“你說錦湖最後可能答應建多高?”王維均問道。

“提前建超高層建築,能增強其他投資人的信心,對湖東商圈的價值提升作用非常的明顯,這個道理,張恪應該想得比我們透徹,只不過羅書記今天突然提出來,他心裡沒有把握——他沒有把握的事情,就是讓陶晉書記出面,也不要想他能給個準話。”姚文盛說道。

“他是個滑頭,”王均笑了起來,“這事,你替我盯緊些,要加強湖東區域的建設,眼下也只能指望錦湖打前鋒了——九六年剛啟動數字長廊構想戰略時,市裡計劃五年往高新區投一百億的基建費用,當時已經是相當了不得的數字,市裡的決心也很大,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建鄴的經濟步伐能邁這麼大,一百億的額度頂多撐到明年年中,滿打滿算也才過去三年的時間——也不怪羅書記想提前在湖東建高樓。”

就眼前來看,在燕歸湖東建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超高層大樓還有些為時過早,但是建鄴的經濟引擎不減速,也只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就能將這些超高層大樓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