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氏M�吹降木置妗�
滙豐銀行與國裕投資一直都在為嘉信地產尋找有實力的接盤人,錦湖不僅以世紀錦湖地產的名義入主嘉信地產,將其改組以利於向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軍,還將以錦湖商事的名義收購永嘉大道專案待專案建成後作為錦湖商事在香港的新總部。只不過收購永嘉專案所需的三十億港元巨資,國裕投資與滙豐銀行將分別提供二十億港元、十億港元的融資;國裕投資倒是可以從嘉信地產收回之前借出的二十億港元。
謝劍南讀過這些財經新聞,只是微微地嘆了一口氣。
錦湖從頭到尾就沒有花一分錢,錦湖商事得以收購永嘉大道一棟五十二層的摩天大樓作為新總部大廈,世紀錦湖地產控制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持有30%的股權,並將部分資產置入上市公司,母公司轉手又獲得十二億港元的流動資金。
香港國裕投資從愛達電子借殼上市時就是錦湖的合作伙伴,之前的合作體驗相當愉快,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也由於緊盯錦湖的操作而減少了許多損失,這次將錦湖拉進來,主要也是為了解決他們對嘉信地產的二十億港元債權危機問題。
這次的資本運作之後,事實上就是國裕投資將二十億港元的債權從嘉信地產名下轉移到錦湖商事名下,錦湖商事的公司債信用級別顯示要比瀕臨破產的嘉信地產高得多,再說等永嘉專案建成之後的資產抵押質量也要比爛尾樓高得多,順利的將債權危機解決掉。為了能促成這一點,國裕投資不得不多向錦湖提供六億港元的融資,以幫助其從滙豐銀行手裡獲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作為香港的老牌投資銀行,滙豐銀行近兩年來也看到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只是找不到合適的合作物件與媒介;另一方面,滙豐銀行在嘉信地產上的股權投資也遭受重挫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幫他們解套。滙豐銀行友才將葛明信、葛蔭均父子質押給銀行的嘉信地產30%的股權只以比市值稍高的價碼出售給錦湖。除此之外,還以購買公司債的名義向錦湖入主後的嘉信地產提供十二億港元收購世紀錦湖地產在海州的部分商業地產資產,改善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還與國裕投資聯合向錦湖商事提供三十億港元的貸款用來收購上市公司旗下永嘉大道爛尾專案,幫助上市公司解掉這兩年來最沉重的包袱。
嘉信地產更名為世紀錦湖地產集團,後續的重組方案一經公佈,股價就有了強勁的反彈,重新步入市值超五十億港元的大公司行列。
整個過程中最為痛苦的大概就是葛明信、葛蔭均父子了。
嘉信地產30%的股權本是他們名下的財產,只是被質押給滙豐銀行抵債,過了時限喪失了處置權,又給滙豐銀行低價出售給錦湖,股權收購資金剛好抵銷掉他們欠滙豐銀行的債務(滙豐銀行並沒有替他們賣個好價錢的義務),在嘉信地產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之後特別是錦湖商事與滙豐銀行、國裕投資籤以及上市公司簽署對永嘉大道專案的處置協議之後,那部分被交易的股票市值在短時間內就激增了三倍,逼近十八億港元。
可惜,這一切跟葛明信、葛蔭均父子再沒有任何的瓜葛了,能想象到葛明信、葛蔭均父子咬牙切齒的模樣,只可惜,他們再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了,只是商場被吞食的物件而已。
入夜前,謝劍南特意讓司機開車載他到淺水灣轉了一圈,看著淺水灣大道左側的深宅大院,宅門深閉,牆頭長著些雜草也無人清理,看不清院子裡有沒有人,一付冷清孤寂的模樣,葛氏父子手頭最值錢的資產也就這處香港樓市最狂熱時號稱值四億港元的豪宅了。前段時間聽說葛明信、葛蔭均父子有意以一億港元低價將這處豪宅出售,誰能想象到鼎盛時香港富豪榜排名第四的葛家會在短短三四年就徹底衰落了?
倒也不能說葛家衰落了。
孫尚義、葛明珏夫婦都是葛氏家族成員葛明德也是葛家旁支,由於錦湖旗下的核心成員企業從不對外公佈財務資料,外界只能初步估計孫尚義、葛明珏夫婦以及葛明德名下的總資產超過四十億港元。
謝劍南對錦湖的情況更加熟悉,他清楚孫尚義、葛明珏夫婦以及葛明德等人對錦湖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至關重要,除了親自衝鋒陷陣之外,還為錦湖的前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孫尚義、葛明珏夫婦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拋售嘉信地產股票套現資金就超過十億港元的巨資,這筆資金自然也是注入錦湖了——他們在錦湖商事佔有的權益不會太低。要知道錦湖從昆騰線上以及全球音樂線上兩家網際網路企業頭上獲得的現金收益就超過十六億美元,拋開這筆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