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晴拿在手心裡的手機響了,她看了看號碼,跟張恪說道:“是芷彤她們從植物園寫生回來了……”
“一起出去吃飯,我開車帶你們去……”張恪說道。
晚晴倒是不怕在海州與張恪出去吃飯的,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兩家的關係之親近是所有熟悉人的共識,偶爾在海州的某家高階餐廳裡共餐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即使購屋相鄰做鄰居也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奇怪,真是要相當敏感的人才會想到這只是給晚晴與張恪偷情製造方便。
晚晴先回家去,張恪開車去學校接芷彤,給小丫頭一個驚喜,再一起開車去新區裡找飯店,芷彤提議去象山上新開的一家懸崖餐廳用餐。
張恪都沒有聽說過象山上有什麼懸崖餐廳,開車從盤山公路上去直接開到山頂廣場。芷彤嘴裡的那家餐廳位於山頂臨近南崖的一側,名字也不叫什麼懸崖餐廳,走到餐廳的內部才知道餐廳的一側稍稍支出崖頭懸空著,懸空處又是用加強的鋼化玻璃鋪地,透過腳下的鋼化玻璃,一眼望到山腳。乍走上去,心理還有些不適應,就怕玻璃突然裂開人從一百八十多米的高空掉下去,坐在落地窗前卻是欣賞新區夜景的絕佳之地,也難怪選單上沒有看到百元以下的菜餚。
城南的益隆、象山、新橋三鎮獨立出來設成新區,九七年起就在象山東麓啟動新城建設,迄今過去近三年的時間,當時略有些荒涼的農村,如今已有幾分都市的景象。
象山南麓臨江是植物園、海裕國際私立學校以及錦湖國際新城的南苑社群,東面就是新區通往渡口的主幹道前江路。
新亭東山港大開發之後,新亭經濟崛起即日可待,兩地的經濟聯絡日益密切,渡口交通的壓力漸大,效率也不高,這時候兩地正醞釀修築跨江大橋,也使兩省的高速公路網先在小江的下游閉合起來。只是小江下游水面寬廣,建橋跨徑超過一千四百米,再加上兩邊與橋體相接的高等級公路,整個工程的投資超過二十億。
新亭的財政能擠出一分錢都要用在東山島建港工程上,對海州來說,與新亭銜接又不是十分的迫切,即使全部都由海州來掏腰包,橋建成的收益該如何分成又是頭疼的問題,準備工作一直在做,只是一直拖著沒有拍板。
前江路再往東,就是藍白相間、鱗次櫛比的工廠區,倒是新區的中心在象山的東麓,給山體擋住看不到。
沙田舊城改造算是世紀錦湖地產進行大規模社群建設的第一次試驗。海州工業新區內錦湖國際新城的建設則是第二次展露拳腳。國際新城動工時,還是宏遠名下的專案,後期才給整合到世紀錦湖地產旗下,不過兩者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如今海州是錦湖的製造中心、大本營,錦湖國際新城建設之初就是為錦湖在新區的員工提供一處安家落戶的地方,建設標準之高是海州當前大多數小區絕無法比擬的,直接拿香港成熟社群的藍圖建造。
最初為了解決建設經費的問題,錦湖各成員企業向每個購房員工提供十萬元的無息貸款作為預付房款供給宏遠建設,解決了前期的建設經費問題。
象山東麓的象山苑與新錦廣場、世紀錦湖大酒店以及新區行政大樓等建築建成之後,新區初成規模,而象山苑住宅質量與社群環境以及新區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吸引了許多外部購房者的青睞,特別是在新區內工作的人。新元電器等新區有實力的公司後期逐漸加入到錦湖國際新城的建設計劃中來,由公司出面組織員工向世紀錦湖地產預付房款並提供擔保訂購得優質低價房源。
錦湖國際新城二期工程完工後,象山苑、南苑、西苑、麗景新苑四大社群以及新錦廣場等附屬商業設施佔地總面積已經超過四千畝,居住人口接近六萬。
由於入住人群收入水平比較高,消費活躍,新錦廣場、商業走廊、商店街等附近商業設施又經過精心的規劃,租金收益相對較高,此時的租金收益就已經超過沙田舊城改造專案的一倍。
張恪想起九六、九七年時,象山一到夜間就人去山空,整個象山森林公園都是幽山曠谷,只有會夜遊的男女出沒其間,誰能想象到現在夜景璀璨,已經是海州都市夜生活最重要的去處之一,竟還有人想出懸崖餐廳這樣的主意來。
錦湖國際新城三期、四期工程計劃是要將環象山區域建設成可以容納二十萬人居住的繁榮之都,除了住宅部分之外,還將聯合其他開發公司再共同興建一批的商貿寫字樓與商業建築,將錦湖國際新城打造成海州的新商貿中心。
錦湖國際新城可以說是世紀錦湖進行大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