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好!”舉殿一聲讚歎,大臣們幾乎忘記了朝會主旨。

“敢請老廷尉依法擬罪。”呂不韋聲音不大,大臣們卻頓時一片肅然。

端坐案前的老廷尉嘴角猛然抽搐,竟是說不出話來。越是如此朝臣們越是肅靜,各色目光爍爍盯住了那張黝黑如鐵的枯瘦老臉,殿堂凝滯了。“難亦哉!”良久,老廷尉長吁一聲終於開口,聲音乾澀得令人不忍卒聽,“老夫決刑斷獄三十有年,未逢今日彌天大案也!”老人雙手抖抖索索捧起案頭一卷竹簡,竟一字一頓地念了起來。舉朝大臣誰不知曉,這鐵面老廷尉能將一部洋洋萬言的秦法倒背如流,尋常斷刑之書開口便是文書,今日竟要照卷唸誦,可見此刑定是聞所未聞!

“蒙驁軍敗,秦軍戰死八萬三千四百四十三人,輕傷五萬三千一百餘人,重傷及殘者兩萬一千八百一十四人;折損糧草十萬斛,鐵料兵器六萬餘件;帳篷衣甲尚未計報完畢,大體十三四萬件上下,城池得而復失者三十二座,民眾流失難以記數。秦法有定:無端戰敗之罪責,不避功貴,雖功難抵,雖貴不恕。昔年胡傷攻趙大敗,宣太后自裁謝國,此其例也!今東出之敗是否‘無端戰敗’,臣實難斷,惟以戰敗法度決刑如左:

上將軍蒙驁軍法粗疏調遣失當,致軍大敗,當處斬刑。

前軍大將王陵未奉將令追敵中伏,當處斬刑。

中軍主將王齕未奉將令追敵,拖全軍中伏,當處斬刑。

後軍大將桓齕未奉將令私發步軍,雖救主力終違軍法,當處流刑。

斥候營大將軍情探察有誤,當處斬刑。

騎將王翦假借軍令私調步軍、擅組輕兵,雖救軍有功,貶黜卒伍。

敗軍不論賞功。死傷將士由丞相府斟酌撫卹。

另查:廟堂之失,丞相呂不韋總攬失察,當削其侯爵奪其封地;行人署對六國合縱無所覺察,行人當處流刑;若有舉發,其餘罪責待查……”老廷尉擲下竹簡,已經是大汗淋漓喘息不能自已,頹然伏案再也沒有了說話氣力。

舉殿大臣盡皆愕然!依據前幾個查事重臣陳述的種種情勢,此戰之敗顯然與往昔敗仗不同,且不說種種牽涉甚廣之因由,僅以後果論,並未傷及秦國根本,也未丟失秦國最看重的三川郡,如何便要人人戴罪盡皆重刑?以戰場論,貶黜王翦該當麼?以廟堂論,奪呂不韋爵位該當麼?如此看去,豈非秦王也要戴罪了?

“決刑失察!國正監抗斷!”

“司寇府不服!”

“御史臺有參!”

三大臣接連亢聲站起,殿中議論之聲頓時蜂起。這國正監、司寇府、御史臺與廷尉府,是秦國的四大司法官署,各司其職又相互制約,自商鞅變法成制,百餘年來一直穩定有效地運轉著秦國法制。國正監與御史臺原本是軍中監察記功之官,商鞅變法時將其職司擴充套件,變為國家監察官署。《商君書境內》載:“(攻城時分),將軍為木臺,與國正監、正御史(登臺)參望之。(軍士)先入者舉為最啟,後入者舉為最殿。”由此可見其原本職能。但為國家官署,這兩府職司便是監察臣工舉發不良,對官員的違法犯罪依法彈劾。也就是說,這兩府官員對朝臣違法犯罪有著更為直接具體的掌握,對其處置也有著督察之權。見諸於實踐,官員處刑常常總是廷尉府會同兩府會商而後決。司寇府則是職司捕盜、維護邦國治安之官署,對庶民犯罪的決刑有著很大權力,故此與廷尉府也是互有制約。後來秦成統一帝國,將國正監御史臺合併為正式監察官署,其主管大臣御史大夫為爵同丞相的重臣,這是後話。

如今三府一齊公然異議,朝臣們既感驚詫又覺蹊蹺。

正在此時,突聞老內侍驚呼一聲:“大王!”議論哄嗡之聲頓時沉寂。大臣們愕然望去,只見王座中的嬴異人嘴角吐著白沫竟昏厥了過去,王階之下近在咫尺的呂不韋已經上臺抱住了秦王,太醫已經匆忙趕來救治了。片刻之間,秦王被太醫內侍們連坐榻抬了下去,殿中便是一片惶惶然。

“諸位臣工毋憂,我王操勞過度,寢食難安,故此昏厥,諒無大礙也。”呂不韋罕見地笑了笑從容轉向正題,“今日朝會,各方情勢已明,惟餘廷尉決刑有爭。此事牽涉既廣,糾葛又多,不妨待我王健旺時再做會商,諸位以為如何?”

“丞相極是!”舉殿異口同聲。

“一班戴罪將軍如何處置?”老廷尉突然抬起頭來。

大臣們恍然醒悟,將軍們尚是布衣負荊鮮血淋漓,正式下獄抑或臨時羈押都實在難以決斷,連國正監御史臺都頗費躊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