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西周時期,鎬京城內宮殿巍峨聳立,金碧輝煌。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周宣王姬靜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群臣。
此時,太宰仲山甫站了出來,他身姿挺拔,氣質不凡,眼神中透著睿智與忠誠。“陛下,臣以為,當下國之要務,在於選拔賢能,整飭吏治,如此方能使國家昌盛,百姓安樂。”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在朝堂中迴盪。
宣王微微點頭,“仲山甫所言極是。然賢才難覓,且如何確保其能忠心耿耿,為國效力?”
仲山甫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賢才猶如繁星,只待陛下用心發掘。至於忠心與否,可從其言行品德、過往經歷細細考量。且當給予賢才足夠的信任與權力,讓其能大展身手,為陛下分憂。”
宣王沉思片刻,“善。那便著仲山甫全力負責賢才選拔之事,務必為朝廷招攬一批可用之才。”
“遵旨,陛下。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仲山甫領命後,便開始著手籌備。
他首先在京城及各地張貼榜文,廣納賢才。榜文一經傳出,各地有志之士紛紛響應,前來京城應試。一時間,京城內人才濟濟,熱鬧非凡。
仲山甫親自參與選拔,他與其他考官們日夜忙碌,仔細審閱每一位應試者的文章、策論,觀察他們在面試中的表現,從眾多應試者中挑選出了一批才德兼備的賢才。
這些賢才被分配到朝廷的各個部門,他們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使得朝廷的政務處理更加高效有序。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這些新崛起的賢才表示歡迎。一些舊貴族和官僚,因擔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脅,開始在暗中散佈謠言,詆譭這些賢才。
“陛下,臣聽聞近日朝堂上新進的那些賢才,多有不法之事。他們恃才傲物,不把我等老臣放在眼裡,恐會擾亂朝綱啊。”一位老貴族在朝堂上向宣王進讒言。
宣王聽後,心中不禁起了疑慮。他召見仲山甫,詢問此事。仲山甫冷靜地回答道:“陛下,此乃小人嫉妒賢能,故意捏造謠言。陛下可派人暗中調查,便可知曉這些賢才的清白。”
於是,宣王派人展開調查,發現那些所謂的“不法之事”純屬子虛烏有。他對那些造謠者進行了嚴厲的懲處,同時更加信任仲山甫和那些賢才。
在仲山甫的輔佐下,宣王還大力推行農業改革。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仲山甫親自到各地巡視,指導農民種植莊稼,傳授他們經驗。
“鄉親們,這些新的農耕技術,可使你們的莊稼產量大增。大家要用心學習,辛勤勞作,定能過上富足的生活。”仲山甫在田間地頭,耐心地對農民們說道。
在一個名叫豐邑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輕農夫。他勤勞善良,但因家中土地貧瘠,收成一直不好。仲山甫來到豐邑後,指導阿牛改良土壤,合理灌溉施肥。阿牛按照仲山甫的方法去做,當年的收成便有了顯著的提高。
“仲大人真是我們的恩人啊。若不是他,我們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阿牛感激地對鄉親們說道。
隨著農業的發展,西周的國力逐漸增強。但在此時,邊疆卻傳來了戰事吃緊的訊息。北方的遊牧民族時常越過邊境,侵擾百姓,搶奪財物。
宣王決定出兵征伐,他任命仲山甫為統帥,率領大軍前往邊疆。仲山甫雖為文臣,但他熟讀兵書,頗具軍事才能。
在邊疆戰場上,仲山甫指揮若定。他根據敵軍的特點,制定了巧妙的作戰策略。他先派出小股部隊進行騷擾,引誘敵軍深入,然後再設下埋伏,一舉殲滅敵軍主力。
“將士們,我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定要英勇作戰,擊退敵軍!”仲山甫在戰前鼓舞士氣,士兵們個個熱血沸騰,高呼著口號。
經過多次戰鬥,仲山甫率領的大軍終於取得了勝利,邊疆恢復了平靜。
凱旋而歸的仲山甫,受到了宣王和百姓們的熱烈歡迎。他的威望達到了頂點,但他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
回到京城後,仲山甫繼續致力於國家的建設。他關注民生,推動商業發展,加強文化教育。他還建議宣王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以規範社會秩序。
然而,歲月不饒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仲山甫的身體逐漸衰弱。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但他心中仍牽掛著國家的未來。
他向宣王舉薦了幾位年輕有為的臣子,希望他們能接替自己,繼續為西周的繁榮而努力。
“陛下,此幾位臣子,皆有大才。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