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聊天”在部分地區方言以及四川方言中的各種表達方式

聊天,拼音liáo tiān,詞義:談話,談天,閒談等,一種社交方式。

在各地方言中,聊天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東北方言叫嘮嗑,山西方言叫拉答(là dà),山東方言叫拉呱等。

今天說說西南地區“聊天”的表達方式,重點說說四川方言。

貴州人講“吹嗑子”,雲南人則說“衝嗑子”。

西南官話部分單字愛加上“子”做詞綴,“嗑子”和東北官話嘮嗑的“嗑”大抵是相同的。

“嗑”見於《說文》,釋曰:“多言也。從口,盍聲。讀若甲。”《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合。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聞喜》:“小姐,俺淡口兒閒嗑,你和柳郎夢裡、陰司裡,兩下光景如何?”

雲南方言說“衝嗑子”,與雲南的歷史文化有很大的關聯。古時候,人們消遣的方式單一,沒事就去閒聚喝茶、聽戲聽評書,或者相互閒聊,特定的場所通常是茶館。老闆提著個茶壺,不時地跑來跑去,為茶客們續水,或服務剛進來者泡茶。

倒開水,雲南人說“衝”,你拿個杯子,對某人說:“給我衝點水。”他就會倒水來。

人們進茶館裡喝茶,老闆首先要拿個壺,放進些茶葉,再倒入開水,也就是“沖水”。茶喝過一會兒,水漸漸少了,又往裡邊加開水,也是“沖水”。所以在茶館期間,人們不停地說話、喝茶,客人來來往往,有的只坐幾分鐘,有的一坐就是大半天,開水衝了又衝,“沖水”自始至終都穿插於閒聚過程中,大家講啊聊啊,就是“衝嗑子”。

貴州人講“吹嗑子”,“吹”字的用法,大抵和西南官話“吹牛皮”差不多,“嗑子”內容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反正都是閒聊,和“吹牛皮”差不多,但又不全是吹的牛皮,也有一些實在的內容,所以聊天在貴州用的“吹嗑子”。

四川話就更不擺了,因為歷史的原因,四川有來自全國很多地區的移民,所以“聊天”一詞在四川有好些表達形式。比如“擺龍門陣”、“衝殼子”、“擺條”、“吹水”(來源於客家移民)等。

“擺龍門陣”的來歷

古代在茶樓和酒肆聽人說書是要另外給錢的,也需要空閒時間。除了殷實之家的百姓,很多底層的老百姓既沒有時間,也捨不得花這個錢。於是在茶樓酒肆做生意和幫閒的小廝、小商販等,聽了評書先生的講述,然後回到家中傳播給家人和鄰居聽。他們在院壩裡面圍成圈子,一邊喝茶一邊轉述評書先生當天講的內容,於是變成了“擺龍門陣”的最初形式。

之所以把這種聊天休閒叫做“擺龍門陣”,那是因為著名評書《薛仁貴徵東》中,龍門陣是重要的劇情節點,而《薛仁貴徵東》又是說書人愛講的書。

發展到後來,一切故事,閒談、家長裡短聊天的內容,都統統稱之為“龍門陣”。“擺龍門陣”則是“故事、閒談、家長裡短等”的具體聊天過程。

四川話有句俗語叫龍門陣打夥擺,茶錢各給各。在茶館不管生人熟人,都可擺龍門陣,這邊茶桌擺,旁桌人也可答白,加人進來。天南地北,海闊天空,都是龍門陣的內容。

“衝殼子”的由來

先說“衝殼子”的“衝”字。

衝,普通話chong/chong。四川方言:“ng”(部分地方如自貢,讀“chong”)。

在四川方言中,“衝”(ng)字兼顧和普通話兩個聲調的詞義,有“向上冒”、“向上長”、“向上飆升”的意思。

例如:這娃娃今年子很往上衝了一截喃。

普通話的“衝”(chong:氣味刺鼻),四川則有對應的方言詞彙“衝ng菜”。

再說“殼子”。衝殼子的“殼子”,原本指戲臉殼。戲臉殼的由來,一般認為來源於北齊的蘭陵王高長恭。相傳在古時候,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武藝超群,也很勇敢,但其相貌卻與婦女一般,給人印象不象打仗的人,他自以為不能使敵人懼怕,便用木刻為假面,常戴面具(即戲臉殼)出戰,從此以後,戲臉殼就流傳開來了。

和“擺龍門陣”一樣,“衝殼子”的本義,最早還是指戲文的傳播。後來延伸出“故事、閒談、家長裡短等”的具體聊天過程。

既然是衝,殼子難免衝上天。所以川渝方言“衝殼子”更多的是指一些不切實際的、誇大其詞的聊天打屁。

民國23年《華陽縣誌·方言》載:語不實曰扯謊,又曰衝殼子。

李劼人《暴風雨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