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章 四川方言“不寵火”的詞義及本字推論

“不寵火”這個方言詞,帶有明顯的貶義,主要用於口語,未見有正式的方言詞典收錄並釋義。所以筆者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表達“不寵火”的含義,並嘗試推證這個詞的來源。

“不寵火”這個方言詞的常用詞義如下:

一、不寵火,釋義為不像話。

例句:

1、我們校長簡直不寵火,專門為難新來的老師。

2、死娃娃你說你寵不寵火嘛?人家放學回家都忙著做作業,你一天回來就打遊戲。

二、不寵火,釋義為沒用、不頂事。

例句:死娃娃滴點兒都不寵火,掃個地都掃不乾淨!

有個四川方言俗語:人不寵火怪傢伙。

意思是人沒有本事卻千方百計找理由、找藉口。

三、不寵火,釋義為(質量)不好,孬。

例句:這衣裳的料子不寵火,掛了一下就掛了個洞。

“寵”字是這個音,一直不知本字如何書寫。近日看我國取火的方式演變過程,覺得這個“寵”字或為“撞”字。

現在的打火機,多為壓電式氣體打火機。

再往前,是輪式打火機,靠砂輪與火石摩擦生火,引燃煤油。

再往前,是火柴。而很長一段時間,火柴都稱為洋火。

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火柴卻是從外國輸入我國的,和槍炮一樣,有點諷刺。

歷史上,英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早在19世紀30年代就在廣州設立了怡和洋行,在大量向我國傾銷鴉片的同時,火柴及其他商品也是經濟掠奪的另一種手段。

晚清文人著作中,松江孫玉璋《異聞瑣錄》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道光間,英夷所貢雜物,多謠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以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廳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

稍後一個時期,有廣東人李鏡儂《說抉》一書中說“洋人削木如燭骨大,長寸許,搗硝碘為末塗其上, 磨之爆然作響,而火自發,名自來火。”

近代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經濟落後,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體。與外國有關的人或物的稱謂,習慣加個洋字,如"火柴"叫"洋火","腳踏車"叫"洋馬",外國人叫“洋人”,外國人開的商行叫“洋行”等。

即使火柴引入了我國,作為經濟掠奪的工具,售價高昂,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使用火鐮取火。

據有關資料,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陝北農村還盛行火鐮取火。

火鐮,一種比較久遠的取火器物,由於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點火的時候在火石上墊些火絨,然後用火鐮撞擊火石,產生的火星落在火絨上,火絨就會被點燃。

筆者推測,既然相當長的時間,民間都用火鐮取火,如果火鐮日久出現故障,不能撞擊出火星了,那時四川民間或稱之為“不撞火”了,即指沒用了。

所以,“不撞火”,第一個引申義就是沒用、不頂事了。後來又從“沒用”引申出“不像話”和“(東西)質量不好”等詞義。

撞,普通話音zhuàng,四川方言有多個音:撞zuàng同狀、撞cuǎng同闖、撞ng同寵。

撞在贛語、湘語、客家話、湘西鄉話等至今多見ng音,故筆者分析:在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中,撞ng的發音也隨之帶到了川渝地區。例如“撞鬼”,我地廣漢話就說“撞ng起鬼了”。受普通話影響,撞又有了zuàng音。濁音清化,故撞又有了cuǎng音,有撞鬼與闖鬼同義。

因此,四川方言的“不寵火”,正確寫法或就是“不撞火”。這個方言詞,應該主要分佈在湖廣填四川的主要移民遷入地。而以四川土著為主的岷江話片區,這個說法,就不知有沒有融入當地的方言了,歡迎知情網友留言說明。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