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豆豉,四川方言把它說成豆屎都不會說豆尺

豆豉是一種豆制食品。一般用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煮之後,經發酵製成,多用於佐餐、調味,也可入藥。

據調查,在絕大部分南方地區、西南地區、河南、山東以及陝西南部、甘肅慶陽地區等,豆豉正統讀法,“豉”的聲母都是s(或sh)。東漢·劉熙《釋名》:“齊人謂豉聲如嗜。”

有個說法是:把“豆豉”發dou chi音的,其實過去即不出產、也不食用豆豉,只是學會了它的普通話發音,比如東北地區。

明·楊慎《丹鉛雜錄·解字之妙》:“蓋豉本豆也,以鹽配之,幽閉於甕盎中所成,故曰幽菽。”

來認識豆豉的“豉”字

豉,普通話音[chi]。同尺音。

古漢語音:《唐韻》《集韻》《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

東漢·劉熙《釋名》:“齊人謂豉聲如嗜。”

說明古音用“是、時”的聲母sh,和“嗜”字音相同或相近。

今各地方言基本延續了古代發音,畢竟“豆豉”是很多南方地區過去家庭必備的佐餐品或調味品。當然,南方不少地方沒有翹舌音,聲母sh就成了s。

川渝各地的人說“豆豉”,聲韻是相同的,說如dou si ,“豉”字聲調存在差異,說若“豆絲”、“豆石”、“豆矢”、“豆屎”、“豆史”的都存在,但一定不會說成“豆尺”。

甚至於不少人本來看到實物會說成“豆絲”,但是看到“豆豉”二字不認識字,念成“豆鼓gu”的都有,確實“豉”和“鼓”兩個字看起來非常像,也不會說成“豆尺”。

記住,川渝人不把“豆豉”說成“豆尺”dou chi。

記憶中的豆豉

筆者是川西壩子農村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豉,因為本地是出產黃豆的。

黃豆洗淨蒸煮後,就會放進容器漚制發酵。豆豉漚制時,需儘量完全密封,所以過去多見用柴草配上舊衣物舊棉絮等用於密封保溫。所以又誕生一個方言詞彙:漚豆豉,引申指人衣物穿的過多,遠超季節氣候實際需求。

豆豉漚制好之後,通常會做成兩種不同風味的豆豉:水豆豉和幹豆豉。

水豆豉:漚制好的豆豉,加搗爛的老薑、調料等,拌勻後直接裝壇,可以隨時用於佐餐。有的還會加蘿蔔乾在裡面,又別是一番風味。

幹豆豉:漚制好的豆豉,加搗爛的老薑、調料等,拌勻後,用手捏成約拳頭大一個個的圓球形,放在簸箕裡曬乾後妥善收存。過去還多見用乾淨的稻草把圓球形豆豉球串起來,掛在屋簷下曬晾的。幹豆豉多用於備用菜品,家裡沒菜時,在鍋裡簡單再炒制一下,也可以用來炒肥肉,用於佐餐。

以上是普通家庭自己做的兩種豆豉,正常來說沒有酸味。

還有一種專門用於調味的豆豉,我地廣漢話叫“風豆豉”,一般是由作坊製作出售,大抵是用黑豆做的,黑黑的,除了豆豉本身的風味,一般略微帶點酸味。

四川炒回鍋肉一般愛用“風豆豉”調味,還有就是做豆豉魚會用到。

我記得小時候買回家的風豆豉,大多還是被用於佐餐直接吃掉了。畢竟,過去,生活條件差,做回鍋肉和豆豉魚的機會很少,哈哈哈。然後風豆豉又有家庭自制豆豉所沒有的特別風味,特別下飯。如今我都會偶爾去買一點來吃,作為一個回憶。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