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舊,終致亡國。如此鮮明的例子,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秦孝公坐在王座上,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論。他心中明白,變法之路必將充滿荊棘,但秦國已經沒有退路。看到衛鞅堅定的眼神和無畏的氣勢,孝公更加堅定了變法的決心。
最終,秦孝公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本君心意已決,變法勢在必行!誰若再敢阻擋,就是與本君作對,與秦國作對!”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舊貴族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對。
六、變法風雲(一):法令初頒
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左庶長,全權負責變法事宜。衛鞅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變法,經過數月的精心謀劃,一系列變法法令終於頒佈。
法令規定: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他們紛紛開墾荒地,改良土壤,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同時,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這使得百姓們更加勤勞地從事農業生產,一時間,秦國的田野間呈現出一片繁忙而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軍事方面,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在戰場上立下戰功,就能按照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了以往的世卿世祿制。這讓許多平民百姓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紛紛踴躍參軍,秦國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衛鞅還改革了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將百姓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相互監督,若一家犯罪,其餘幾家必須告發,否則一同受罰。這一措施有效地維護了社會治安,減少了犯罪行為的發生,同時也加強了國家對百姓的控制。
此外,衛鞅還統一了度量衡,規範了市場交易秩序,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這些法令的頒佈,猶如一場春雨,滋潤著秦國這片乾涸的土地,給秦國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七、變法風雲(二):艱難推行
然而,變法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舊貴族們雖然在朝堂上暫時沉默了,但他們並不甘心就這樣失去自己的特權和利益。他們在暗地裡勾結起來,處處與衛鞅作對,試圖破壞變法的推行。
一些貴族故意指使自己的手下違反新法,然後看衛鞅如何處置,企圖以此來挑釁衛鞅的權威,讓變法陷入困境。有一次,一位貴族的兒子公然在街市上鬥毆,違反了治安法令。衛鞅得知後,毫不留情地將其逮捕,並按照刑法進行了懲處,這讓貴族們大為震驚和憤怒。
他們還四處散播謠言,說衛鞅的變法是逆天而行,會給秦國帶來災難。一時間,秦國國內人心惶惶,許多百姓對變法產生了疑慮和恐懼。
衛鞅深知,若不及時遏制這些謠言和破壞行為,變法將功虧一簣。於是,他一方面加強了對新法的宣傳力度,派遣官吏深入各地,向百姓講解新法的好處和意義,讓百姓明白變法是為了秦國的長遠發展,是為了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加大了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對那些故意破壞變法的貴族勢力,絕不姑息遷就。
在一次朝堂之上,衛鞅當著秦孝公和眾大臣的面,列舉了一些貴族違法的證據,並依法進行了懲處。這一舉動再次震懾了舊貴族們,讓他們不敢再輕易挑釁新法的權威。
八、咸陽大事件:太子犯法
然而,變法的最大挑戰還是來自於太子駟。太子駟年輕氣盛,對新法的約束感到十分不滿,在一次出行中,他的車馬違反了新法中關於出行禮儀的規定。
這一事件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衛鞅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太子是秦國的儲君,若不處罰,新法將難以推行;但若處罰太子,又會觸動秦國的國本,引發更大的政治危機。
經過深思熟慮,衛鞅決定採取折中的辦法。他向秦孝公奏明,太子年幼,其過錯應由其師父承擔。於是,太子的兩位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被處以重刑,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公孫賈被臉上刺字。
這一舉措震驚了整個秦國。百姓們看到衛鞅連太子的師父都敢懲處,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新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對變法的信心也逐漸增強。而舊貴族們則徹底被衛鞅的鐵腕手段所震懾,不敢再公開與變法作對,變法得以在秦國更加順利地推行下去。
九、崛起之兆
隨著變法的深入實施,秦國的國力開始逐漸增強。
在農業方面,由於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獎勵耕織政策的推行,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秦國的田野裡一片豐收的景象,糧倉充實,百姓們不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