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仁》第五章:周遊列國
孔子帶著弟子們,告別了魯國,踏上了那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周遊列國之旅,就像一群懷揣著寶藏地圖卻不知前路幾何的冒險者,而這一路的故事啊,可比那最精彩的雜耍班子還要熱鬧。
他們剛出魯國邊境,孔子的寶貝馬車就鬧起了脾氣,一個輪子“嘎吱”一聲,像是在抗議這長途跋涉,居然直接散架了。子路瞪大了眼睛,滿臉無奈地說:“老師,這馬車看來是想提前退休,咱這剛出發就得修輪子,是不是老天爺在給咱使絆子呢?”孔子卻笑著擺擺手:“子路啊,莫要抱怨,這不過是旅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正好讓我們停下來欣賞欣賞這路邊的風景。”於是,眾人七手八腳地開始修理馬車,子貢憑藉著他那聰明的腦袋和靈巧的雙手,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馬車終於又能繼續前行了。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衛國。這衛國的都城看起來倒是熱鬧非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孔子心想:“此處或許能有施展之地。”於是,他們找了一家客棧住下,準備去拜訪衛國的權貴。誰知道,這衛國的官場就像一團亂麻,各個大臣之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孔子去拜訪一位名叫公孫鞅的大臣時,這位大臣表面上對孔子客客氣氣,可實際上卻心懷鬼胎。他問孔子:“夫子,您說這亂世之中,是權力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呢?”孔子微微一笑,回答道:“若無道德,權力不過是無根之木,看似繁茂,實則易折。”公孫鞅聽了,心中不悅,但也不好發作,只是敷衍了幾句,就把孔子打發走了。
孔子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帶著弟子們在衛國的街頭巷尾開始講學。有一次,他們在一個集市上擺起了“臨時課堂”,孔子坐在中間,弟子們圍在四周,周圍圍滿了好奇的百姓。孔子正講得起勁,突然一隻調皮的猴子從樹上跳了下來,搶走了孔子手中的竹簡,引得眾人一陣驚呼。子路連忙起身去追猴子,那猴子卻機靈得很,在人群中竄來竄去,就是不讓子路抓到。顏回見狀,靈機一動,從懷裡掏出一塊乾糧,朝著猴子晃了晃。猴子被幹糧吸引,停了下來,顏回趁機慢慢靠近,一把奪回了竹簡。眾人都為顏回的機智鼓掌,孔子也笑著說:“看來這學問之道,不僅要能應對人,還得能對付這調皮的猴子啊。”
在衛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孔子發現這裡的局勢實在是太複雜了,自己的學說很難得到真正的推行。於是,他們決定離開衛國,前往陳國。
這一路上,可謂是困難重重。有一天,他們走進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結果迷路了。四周都是高大的樹木,陽光只能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一些斑駁的光影,讓人辨不清方向。孔子坐在一棵大樹下,思考著對策。這時,子貢自告奮勇地說:“老師,我去爬上樹看看,能不能找到出路。”子貢身手敏捷,很快就爬上了一棵大樹,他四處張望,終於發現了一條小溪。子貢下來後,帶著大家朝著小溪的方向走去,他們沿著小溪一直走,終於走出了森林。
剛出森林,又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眾人趕緊找地方避雨,結果發現了一個破舊的山洞。他們躲進山洞後,發現裡面已經有一個人在那裡了。這個人看起來像是一個獵人,身上揹著弓箭,眼神警惕地看著他們。孔子走上前去,友好地向獵人打招呼,並說明了他們的情況。獵人聽了,放鬆了警惕,還拿出了一些自己烤的野味分給他們吃。孔子趁機和獵人聊起了天,向他講述了自己的學說和理想。獵人雖然不太懂,但也被孔子的熱情和真誠所打動,他對孔子說:“先生,您這一路不容易,希望您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經過一番波折,他們終於來到了陳國。在陳國,孔子受到了陳國國君的接見。國君對孔子的學問表示讚賞,但也只是口頭說說,並沒有真正打算重用他。孔子並不在意,他帶著弟子們在陳國繼續講學,傳播自己的思想。
有一次,陳國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孔子帶著弟子們去參觀,看到祭祀儀式上的一些不規範的行為,孔子忍不住搖頭嘆息。旁邊的一位官員看到了,不屑地說:“夫子,這不過是個儀式,何必如此較真呢?”孔子嚴肅地回答:“祭祀乃大事,關乎天地神靈和祖宗先輩,豈容馬虎?若連祭祀都不尊重,何談治國安邦之禮?”那位官員聽了,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然而,陳國的局勢也不穩定,時常受到鄰國的侵擾。孔子師徒們在陳國的生活也並不安寧,他們不得不再次考慮離開,前往楚國。
前往楚國的路途遙遠而艱辛,他們要穿越荒野、翻山越嶺,還要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的危險。有一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