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魯國從政

《孔子之仁》第四章:魯國從政

孔子從老子那兒回來後,整個人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滿腦子都是新想法,恨不能立刻把這些“乾貨”分享給弟子們和魯國的鄉親們。弟子們也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天天圍著孔子,聽他講在周都的見聞和從老子那兒學到的智慧,一個個眼睛裡閃爍著崇拜的小星星。

這天,孔子正在家裡給弟子們上課,突然聽到外面一陣喧鬧。原來是魯國的大夫季桓子派人來請孔子,說有要事相商。孔子心裡一喜,想著:“莫不是我這一身學問終於要有用武之地了?”趕緊整理了一下衣冠,跟著來人就去了季桓子的府邸。

到了那兒一看,季桓子正坐在堂上,愁眉苦臉的。見孔子來了,季桓子連忙起身相迎,拉著孔子的手說:“孔夫子啊,您可來了!如今這魯國,是內憂外患啊!國內貴族們爭權奪利,百姓們也對現狀不滿,經濟發展也不景氣。我聽說您學問高深,見識廣博,特來向您請教這治國之道。”孔子一聽,挺直了腰板,清了清嗓子說:“季大夫,這治國嘛,就像種樹,得先從根基抓起。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就得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再者,要提倡禮儀道德,讓人們懂得尊卑有序,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穩定。還有,選拔人才也得看品德和才能,不能只看家世背景。”

季桓子聽了孔子這一番話,眼睛一亮,連連點頭說:“夫子所言極是!我看您就來我們這兒當官吧,幫我一起治理魯國。”孔子一聽,心裡樂開了花,但還是故作謙虛地說:“這……我能行嗎?不過既然季大夫如此信任我,那我就試試看吧。”

就這樣,孔子開始了他在魯國的從政生涯。剛上任沒多久,他就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整頓吏治,把那些貪汙腐敗、無能之輩統統撤職,換上了自己的弟子和一些有賢能的人。這可捅了馬蜂窩,那些被撤職的貴族們氣壞了,天天在背後罵孔子,說他是個“外來戶”,不懂魯國的規矩,瞎折騰。孔子聽了這些風言風語,只是微微一笑,說:“我這是為了魯國的長遠發展,他們現在不理解,以後會明白的。”

接著,孔子又開始推行他的“禮治”政策。他規定了各種禮儀規範,從祭祀到日常交往,都得按照他說的來。有一次,季桓子在家裡舉辦宴會,邀請了很多貴族。孔子也去了,結果一進門就看到大家都亂糟糟地坐著,喝酒聊天,毫無禮儀可言。孔子皺了皺眉頭,走上前去,對著眾人行了一個大禮,然後開始講解禮儀的重要性和正確的坐姿、站姿。那些貴族們雖然心裡不情願,但礙於孔子的面子,也只好乖乖照做。不過,宴會結束後,他們又開始抱怨:“這孔子真是太較真了,吃個飯都這麼多規矩,累不累啊!”

在經濟方面,孔子提出了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計劃。他親自帶著百姓們下地幹活,教他們如何種植莊稼、養殖牲畜,還鼓勵手工業者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有一天,孔子看到一個農民在種莊稼的時候方法不對,他趕緊跑過去,蹲下身子,拿起鋤頭,一邊示範一邊說:“老鄉,你看啊,這地得這樣翻,種子得這樣撒,這樣莊稼才能長得好。”農民看著孔子這一本正經的樣子,忍不住笑道:“孔夫子,您這學問大的人,怎麼還會種地啊?”孔子擦了擦頭上的汗,笑著說:“這農業可是國家的根本,我怎麼能不懂呢?”

然而,孔子的改革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他的改革措施逐漸深入,觸動了越來越多貴族的利益,反對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孔子正在朝堂上和其他大臣們討論國事,突然一個貴族跳出來,指著孔子的鼻子說:“你這個孔丘,自從你來了之後,魯國就沒安寧過!你推行的這些政策,都是在損害我們貴族的利益,你到底安的什麼心?”孔子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魯國的繁榮昌盛,為了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如果只顧及你們這些貴族的利益,而忽視了國家和百姓,魯國遲早會走向衰敗。”

就在孔子和反對勢力僵持不下的時候,魯國又遭遇了外敵的入侵。齊國看到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逐漸強大起來,心裡很是嫉妒,於是派了大軍前來攻打。孔子臨危受命,擔任了魯國軍隊的統帥。他雖然是個文人,但對軍事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把軍隊分成幾個小隊,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和齊國的軍隊打起了游擊戰。有一次,齊國的軍隊被孔子的軍隊引到了一個山谷裡,孔子一聲令下,魯國的軍隊從四面八方衝了出來,把齊國的軍隊打得暈頭轉向,狼狽逃竄。這一戰,孔子以少勝多,贏得了魯國百姓的讚譽和尊敬,那些反對他的聲音也暫時小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