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第十一章:戰國末年,英雄末路
長平之戰的硝煙尚未散盡,其慘烈的氣息便已瀰漫至整個戰國大地,各國猶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而秦國,恰似那羽翼漸豐且兇狠無比的蒼鷹,在嬴政的雄圖霸業之下,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餘下的諸國,意圖將這片廣袤的土地盡數納入囊中,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終局之戰,就此徐徐拉開帷幕。
且看楚國,春申君黃歇,這位曾在戰國舞臺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此刻卻深陷於無盡的煩惱之中。楚國宮廷,仿若一座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樓閣,貴族們尸位素餐,只知沉溺於酒色財氣,對國家的危亡視而不見。黃歇雖懷揣著一顆救國之心,試圖力挽狂瀾,推行改革,卻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艱難萬分。
其門下食客三千,魚龍混雜,其中有個叫李四的,身形瘦小卻機靈古怪。他整日搗鼓著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逢人便吹噓自己能創造出扭轉乾坤的神器,助楚國抵禦秦軍。一日,李四興高采烈地拉著黃歇,來到一片空曠之地,展示他的最新發明——一臺號稱能自動發射石子的巨型機關。只見那機關構造繁雜,槓桿、繩索交錯縱橫,旁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李四滿臉得意,一邊手舞足蹈地講解著機關的精妙之處,一邊用力拉動繩索。怎料,機關突然失控,石子如雨點般朝著眾人飛來,眾人嚇得抱頭鼠竄。李四躲避不及,被一顆石子砸中腦袋,頓時腫起一個大包,疼得他齜牙咧嘴,在地上直打滾。黃歇站在一旁,看著這混亂的場景,既好氣又好笑,無奈地搖頭嘆息:“李四啊李四,你這是要救楚,還是要砸楚啊?”
燕國朝堂之上,燕王喜眉頭緊鎖,眼神中卻仍殘留著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妄圖重現燕國昔日的輝煌。太子丹深知秦國的野心猶如洪水猛獸,旦夕之間便可能將燕國吞噬,焦急之情溢於言表。一日,他在市井之中偶然聽聞有個叫荊軻的劍客,劍術雖非登峰造極,卻俠肝義膽、豪爽不羈,常在酒肆之中高談闊論,言語間盡是對秦國的不滿與憤恨。太子丹聽聞後,心中一動,當下便決定尋得此人,共商大計。
荊軻,本是個無拘無束的江湖浪子,靠著劍術在各地流浪謀生。這日,他正在燕國的集市上與一群朋友喝酒吃肉,酒過三巡,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行走江湖的奇聞軼事,引得周圍人陣陣喝彩。恰逢太子丹路過,見荊軻如此氣宇不凡,心中暗喜。太子丹走上前去,恭敬地向荊軻表明來意,並許以重金厚待。荊軻本就對秦國的暴行深惡痛絕,又被太子丹的誠意所打動,當下便應允下來,決定踏上這兇險萬分的刺殺之路。
為了取信於秦王嬴政,荊軻還需帶上兩樣至關重要的東西——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樊於期本是秦國叛將,聽聞荊軻的計劃後,為了報答太子丹的收留之恩,毅然自刎,將自己的頭顱託付給荊軻。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地圖,與秦舞陽一同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程。秦舞陽,本是燕國街頭的一個小混混,靠著幾分蠻力和兇狠在市井中混出了些名聲。太子丹見他有些膽量,便將他選作荊軻的助手。起初,秦舞陽胸脯拍得震天響,吹噓自己如何勇猛無畏,定能助荊軻一臂之力。可當他們來到秦國大殿,那莊嚴肅穆的氛圍、威嚴逼人的武士,讓秦舞陽瞬間臉色慘白,雙腿發軟,差點癱倒在地,手中捧著的盒子也險些掉落,嚇得尿了褲子,把荊軻氣得七竅生煙,心中暗自叫苦:“這等膽小如鼠之輩,真是誤我大事!”但事已至此,荊軻也只能硬著頭皮獨自前行。
荊軻捧著樊於期的人頭和地圖,一步步走向秦王嬴政。大殿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讓人窒息,嬴政高坐於王座之上,眼神犀利如鷹,審視著下方的荊軻。當荊軻緩緩展開地圖,圖窮匕見之際,他猛地抓起匕首,朝著嬴政撲去。嬴政大驚失色,連忙起身躲避,慌亂之中扯斷了衣袖。荊軻緊追不捨,大殿之上頓時一片混亂,武士們紛紛衝上前去,但荊軻毫無懼色,左突右擋,與眾人展開殊死搏鬥。然而,終究寡不敵眾,荊軻在奮力拼殺後,身負重傷,最終倒在了血泊之中,壯烈犧牲。這場刺殺行動失敗,燕國也因此陷入了更為深重的危機之中,彷彿一隻待宰的羔羊,只能等待著秦國的鐵騎踐踏。
齊國,多年來一直奉行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鴕鳥政策,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各國在秦國的征伐下紛紛淪陷,齊王田建卻還天真地以為齊國能夠獨善其身,坐享太平。齊國朝堂之上,大臣們依舊歌舞昇平,對秦國的威脅置若罔聞。當秦國的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湧至齊國邊境時,整個齊國上下才如夢初醒,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但此時的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