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遠交近攻
咸陽宮內,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期待。嬴政高坐於王座之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階下的群臣,范雎則身姿挺拔地站在一旁,手中緊握著那份精心謀劃的“遠交近攻”策略竹簡,竹簡上的每一道刻痕都彷彿承載著秦國未來的命運軌跡。
范雎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開始向嬴政詳細闡述這一宏偉計劃:“大王,當今天下,六國紛爭不休,然其勢力強弱各異,人心亦各有向背。臣以為,秦國欲圖霸業,當採取遠交近攻之策。齊、楚兩國地處偏遠,國力尚強,我大秦可先與之交好,饋贈珍寶財貨,許以盟好之約,使其放鬆警惕,安居於遠方。而韓、魏兩國,近在咫尺,猶如我大秦臥榻之側的猛虎,且其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當為我首要征伐之目標。”
嬴政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似乎已在腦海中勾勒出這一戰略實施後的宏偉藍圖。
朝堂之上,眾臣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蒙驁將軍率先出列,抱拳高聲道:“大王,范雎大人此計甚妙!臣願率虎狼之師,即刻出徵韓、魏,定當為大秦開疆拓土,揚我軍威!”其聲如洪鐘,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顯露出秦國武將們迫不及待想要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李斯也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大王,臣以為在軍事征伐之際,亦不可忽視外交權謀之運用。我大秦可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齊、楚,以巧言令色說其君,離間其與韓、魏之關係,使其在我攻伐韓、魏之時,作壁上觀,不予援手。同時,可在韓、魏國內收買奸細,散佈流言,擾亂其軍心民心,如此,則我軍可事半功倍,勝算大增。”
嬴政嘴角微微上揚,露出滿意的笑容:“諸卿所言甚是,寡人慾使蒙驁將軍為將,率十萬秦軍,先行攻打韓國。范雎愛卿與李斯愛卿則全力配合,一主外交縱橫,一理內政排程,務必使我大秦此番征伐旗開得勝!”
“大王聖明!”群臣齊聲高呼,聲震屋瓦,那整齊劃一的呼喊聲彷彿是秦國邁向統一之路的激昂戰鼓。
蒙驁領命出征,秦軍如黑色的鋼鐵洪流,直逼韓國邊境。韓國朝堂之上,韓王聽聞秦軍來犯,頓時嚇得面如土色,慌亂地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秦軍來勢洶洶,如何奈何?”韓王顫抖著聲音問道,眼神中滿是恐懼與無助。
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之間竟無人能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良久,一位老將挺身而出:“大王,秦軍此番來犯,意在速戰速決。我韓國兵力雖不及秦國,但城防堅固,可堅守城池,以待他國救援。同時,速派使者前往魏、楚等國,曉以唇亡齒寒之理,請求其出兵相助。”
韓王無奈之下,只得依計而行。一面命人加固城防,一面派遣使者星夜兼程前往各國求救。
秦軍兵臨城下,迅速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蒙驁指揮若定,秦軍將士們奮勇爭先,雲梯、投石車等攻城器械紛紛架起,喊殺聲震天動地。韓國守軍拼死抵抗,箭矢如雨般射向秦軍,但秦軍攻勢不減,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韓國的城牆。
然而,韓國的求救之路卻並不順利。魏國朝堂之上,魏王接到韓國求救信後,心中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深知韓國若亡,魏國必將直面秦國的鋒芒;但另一方面,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實力,擔心出兵救援會引火燒身。
“諸卿以為,我魏國當救韓與否?”魏王環顧四周,詢問群臣的意見。
“大王,秦國如今採用遠交近攻之策,對齊、楚兩國極力拉攏,其意在韓、魏。我魏國若貿然出兵,恐遭秦國報復。不如暫且按兵不動,坐觀秦、韓相爭,待其兩敗俱傷之際,我魏國再相機行事。”一位謀士進言道。
魏王聽後,微微點頭,心中已有了計較。
楚國方面,楚王同樣對韓國的求救持觀望態度。“秦強韓弱,此乃天下共知之事。我楚國何必捲入這場紛爭之中,白白損耗國力。且秦國許我以重利,若此時與之為敵,得不償失。”楚王在朝堂上如此說道,遂決定不發一兵一卒救援韓國。
韓國使者四處碰壁,無奈之下只能灰溜溜地返回韓國。而此時,秦軍的攻城戰愈發激烈,韓國的城池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已岌岌可危。
城內,百姓們人心惶惶,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糧草逐漸短缺,士兵們也疲憊不堪,但仍在苦苦支撐。
蒙驁見韓國城池久攻不下,心生一計。他命人在城外挖掘地道,直通城內。韓國守軍對此毫無察覺,依舊在城牆上拼死抵抗。
一日深夜,秦軍透過地道突然出現在城內,一時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