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第五十四章 狂人辻政信

當那架小型偵察機,突然降臨在秋葉大隊的附近時,由於大隊事前並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誤以為是蘇聯飛機,陣地上頓時緊張起來,有計程車兵甚至開始舉槍瞄準,直到一個人影從機艙裡走了出來。

讓所有增援日軍士兵們驚訝的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眼前的第一紅人——辻政信參謀,竟會在這個時候,親自飛抵了前線。

如果說,在昭和時代的日軍裡,誰的名氣最大,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等等。

可要是換一種問法,在昭和時代的日軍幕僚群體裡,誰的名氣最大,影響力最高,那一定非辻政信莫屬。

就連陸軍參謀本部的作戰課長稻田正純,也遠遠不能跟他比及。

因為跟辻政信齊名的,陸軍中有東條英機、石原莞爾,海軍中有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

而山本五十六這些人無一不是職位非常高的日軍巨擘,東條英機甚至後來做到了日本首相。

唯有辻政信,一輩子都是個參謀。

但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參謀,他幾乎靠著個人的影響力,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

“北攻蘇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之一,雖然因抗戰爆發而被迫暫時擱置,但從參謀本部到關東軍都對此耿耿於懷,相關作戰方案也一直在秘密研討和制定中。

作為日本軍隊的“大腦”——參謀本部,對此構建有一套完整的對蘇作戰計劃,即“八號作戰計劃”。

按照這一計劃,預計到1943年時,日本便可以發展出對蘇一擊的能力。

至於怎麼個擊法,作戰科長稻田設計了兩個方案,一為甲案,一為乙案。

甲案是從蘇聯沿海邊疆開始攻擊,而乙案是沿“滿”蒙邊境進行包抄。

陸軍省本來是傾向於“甲案”的,可關東軍反覆研究了兩個方案後,由高階作戰參謀辻政信牽頭,組織了人員進行調研。

這位“勤懇”的辻政信參謀不畏勞苦,親自率領一支小部隊到諾門罕進行了詳細考察,他們一邊啃著堅硬的乾糧,一邊喝著混濁的河水,卻硬是將當地的地理情況摸了一個一清二楚。

從氣候土質,到河流道路,所有跟作戰相關的情報,都被辻政信給一一歸類,詳細地進行了分析和記錄。

辻政信取得這些一手的作戰資料以後,利用他跟司令官植田的良好關係,積極推動了關東軍對稻田的兩個方案進行了對比,最後得出乙案要強過甲案的結論。

蘇軍在沿海邊疆構築有縱深達200公里的要塞陣地網,還佈置有十幾個步兵師的強大力量,縱然能從此處突破,皇軍也需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是甲案最大的缺陷。

按照辻政信的考察,乙案不僅可以避開甲案的問題,而且從海拉爾到哈拉哈河的路線,正是當年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及歐洲的進兵路線,史有前例,在日本陸軍中素有“皇軍之花”稱號的關東軍,完全有望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辻政信的兩碗迷魂湯一灌,司令官植田頓時飄飄然起來,便鐵了心支援乙案,併成功說服了參謀本部,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但陸軍省更傾向於甲案,雙方為此在內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最後二比一,甲案輸給了乙案。

因為要靠關東軍來執行乙案,參謀本部同意今後非特別需要,不再從關東軍中抽調部隊,以便關東軍一心一意地進行備戰。

在這場涉及日本百年國運的決策中,辻政信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成功推動了“乙案”的順利透過,為自身的飛黃騰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那你就太小瞧辻政信的野心了。

“乙案”透過沒多久,辻政信又迫不及待地搞出了一個蘇日“邊界糾紛處理要綱”。

在這份“綱要”中,明確的說明了,如果關東軍跟蘇軍發生邊境糾紛時,用不著瞻前顧後,完全可以由各個防區的師團長們,自行劃定邊境線,然後決定是否需要動用武力。

這哪裡是什麼處理糾紛的預案,根本就是一份找機會打架的戰前宣言。

它甚至完全背離了日本軍部在蘇日邊境糾紛上,要暫時息事寧人的初衷,可當這份離譜的“要綱”被送交至參謀本部時,卻未遭到任何批駁。

原因無他,就因為這份“綱要”是辻政信親自起草,然後鼓動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簽發的。

不出所料的是,這份“要綱”才出臺不到二十天,諾門罕便出事了。

23師團長小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