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檯上。
蘇傑全身貫注,完全沒有感知到周圍的風吹草動。
他的操作行雲流水,腹腔鏡操作杆如同延伸的雙手,頂端觸碰的觸感形成電訊號,悉數傳達到了蘇傑的大腦皮層上。
彈性、粘連、韌性、硬度……每一種觸覺,都要用特殊的力量、技巧來應對。
而在膽囊三角的剝離中,鏡下3d立體視野也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幫助。
傳統的腹腔鏡下膽囊三角剝離,術者需要透過腹腔鏡觀察膽囊三角的形態,然後根據自己的經驗、紮實的解剖知識,來進行‘補全’。
有點類似於,遮住一張照片的一部分內容,然後讓你根據生活經驗、對於線條走向的直覺判斷,然後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完整’照片。
但不同的人,生活經驗不同、對於線條走向的直覺判斷也大相徑庭。
這就導致了,一部分人即便看到照片的很少一部分,也能快速的‘補全’照片,可另外一部分人,即便看到了五成、六成、甚至七八成的照片,也完全不清楚‘完整’照片到底是什麼。
對應到醫生身上,具體到一臺腹腔鏡下膽囊炎切除手術,就可以理解成:
不同的醫生,看到剝離到不同程度的膽囊三角,對於它整體形態的把握也是完全不同的。
高新分院普外科醫生們剛剛爭論的一個關鍵,其實就是蘇傑剝離的膽囊三角到底夠不夠清晰。
一部分醫生覺得離清晰還很遠,現在最多才‘補全’了一半左右。
可另外一部分醫生卻覺得,已經很接近了,只差兩三成就可以‘補全’了。
不過對於手術檯上的蘇傑來說。
早在五分鐘前,‘補全’就已經結束了。
如果不是為了讓江武、柯院士更加放心一點,五分鐘之前,蘇傑就想要直接動手夾切膽囊管了。
而又經過了五分鐘的繼續剝離,百分之三百‘補全’的膽囊三角形態已經無比清晰地呈現在他的腦海中。
鏡下3d立體視野之下,宛如科幻電影那般,蘇傑甚至可以360觀察它的每個細節。
旋轉它,放大它。
觀察它。
現在,他決定要切除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