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末將的判斷,燕代聯軍的作戰構想,不外乎是以少數兵力部署在易水以西作為橋頭堡,而大部兵力部署在易水以東上谷至薊城之線。假若我軍攻擊失敗或是傷亡過重,燕代聯軍就會乘勝渡河追擊;假若我軍殲火當前敵人,傷亡也會相當大,他們可以乘我半渡而攻之,亦可給我打擊後退保薊城。所以末將建議這一仗要速戰速決。”
辛勝五短身材,卻是短小精悍,一雙眼睛特別銳利有神,他奉命率領精兵十萬增援王翦,並擔任王翦的裨將,合力攻燕,定要將燕王父子提拿到。
王翦點點頭,又問李信說:
“李將軍的看法呢?”
這時的李信和當年在桓齮麾下時已大不相同。第一,他已身經大小戰役數十,率領一支步騎聯合部隊,縱橫在趙太原及雲中之間,負責掃蕩趙國的殘餘部隊,可說是威風八面,用兵神速的名片已傳遍天下。另外他年紀稍長,成熟多了,不再像先前的孩子氣,已逐漸形成大將風範,在秦王眼中,他是王翦最可能的接班人。
聽了王翦的問話,他笑了笑說:
“辛將軍的話非常有理,但末將的看法稍有不同。”
“李將軍有何高見?”辛勝見他年輕職卑,卻要跟他唱反調,有點不高興地問。
“說來聽聽!”王翦的想法和辛勝不一樣,他知道李信常有獨特超人的見解。
“依末將的看法,代軍大約十餘萬,燕軍在廿萬以上,雙方兵力總計在三十萬以上,尤其他們靠易水作品障,以逸待勞,假若同心協力和我軍進行決戰,我軍兵力不到三十萬,勝利不見得是百分之百。”
“依你之見呢?”辛勝更為不悅地說:“別忘了秦軍一向是以一勝三!”
“料敵從寬,視情況而定,如今燕代聯軍五萬人列背水陣,辛將軍是否能率兩萬人加以擊潰?”
“……”辛勝為之語塞。
“所以我們要雙管齊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易水之西的這五萬人,造成震撼以後再挑撥燕代之間的合作,告訴代王我們要的只是燕太子丹,並不願與他為敵。另外依末將判斷,燕王並沒有固守薊城的打算,他的作戰構想是,勝則在易水決戰,敗則保住實力退守遼東,在那裡既有遼水、大海作三面屏障,而且還可以聯合東胡。”
王翦沉思了半晌,最後說:
“就這樣吧,辛將軍聽令!”
“末將在!”
“你率所部十萬圍殲正面之敵,待命進取薊城!”
“得令!”
“李將軍!”
“末將在!”
“派你負責你所建議的任務,離間代王,捉拿燕太子丹。你需要多少人馬?”
“三千騎卒就夠了。”李信自信十足地笑著說。
“三千?軍中無戲言!”王翦看著這位年輕勇將搖搖頭。
“願立軍令狀!”李信嚴肅起來。
“辛將軍,明天拂曉開始攻擊!”
“是!”
第二天拂曉,秦軍對燕代聯軍採取圍殲攻擊。
先是燕代軍無處可退,奮力死戰,兩軍接戰三天兩夜,殺聲震天,燕代軍傷亡雖大,秦軍也損失不輕。
忽然燕軍中傳出謠言,薊城方面燕王和太子丹已率領精兵走遼東,燕代聯軍士氣一下落到谷底。
第三天早上,易水上游忽然漂下多艘無人空船,再加上一些東岸運補的船隻抵達,這下求生有路,燕代聯軍不顧殺敵,紛紛奪船逃走,甚至為了奪船互相殘殺。
五天以後,易水之東燕代聯軍被殲殆盡,兩萬人死在易水中,河水為之染紅;眾多屍體堵塞在一些支流處,河水為之不流。
王翦乘勝渡河追擊,包圍了薊城,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克。他發現李信判斷完全正確,燕王和太子丹早已率精兵東走遼東,但途中遭到李信的追擊,太子丹率部份軍隊逃入衍水地區。
李信趁秦先鋒部隊和燕代聯軍激戰之時,率領三千起卒由上游水淺處渡河,並順帶解決了代軍的運糧樓船軍,將空船順著河水放到下游,又做了擾亂燕代軍軍心的重大用途。
他派使者送信給上谷的代王說:
“秦攻燕只為燕太子丹人頭,君王何苦為他人替死?今燕代易水之西聯軍全部就殲,唯君王留意焉!”
代王嘉接到李信來書,和群臣商量以後,派使者去見王翦,要求解除燕代聯盟後,秦軍保證不再攻代。得到王翦的承諾後,他又寫了封信給燕王喜:
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