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我已經稟承你的旨意做到了!”他自傲地狂喊。

“你是我的愛子!我的驕子!”

雲端不斷重複這句話,他提出很多問題,天上響著的仍然是這句話,彷彿不是在和他對話,而僅僅限於單方的宣示。最後,聲音和雷的餘響一樣漸行漸遠,始皇想把握住機會問他最想問的兩個問題,他竭盡全身的力氣吼著:

“請明示我能代你牧民多久?秦是否能萬世不替的傳下去?”

“你是我的愛子!我的驕子!”仍舊是這個聲音,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最後完全消失。

更突然的,一道眩目的閃電亮起,震耳欲聾的雷聲似乎就響在他身邊。

他不知是昏倒還是又睡著了,也不清楚他自己是否真正醒過。

等到他再醒來時,發覺自己斜靠在五棵松樹下,天正下著傾盆大雨。李斯恭身向他解釋:

“因為天閃響著雷電,臣不放心,帶人上去看,發現陛下就跪伏在祭壇前睡著了。”你是我的愛子!我的驕子!

為了五棵松樹幫他和部分從人遮了風雨,他封五棵松樹為五大夫。

他從此相信,他是天之驕子,他不但要管人,而且要管宇內一切生物、無生物,甚至是鬼神!7

下泰山後,始皇又率領群臣及博士在梁山開地為墠行禪祭禮,並命李斯作碑文交齊郡郡守刻於泰山石碑上,文曰——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誦功德,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與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道詔,永承重戒。

碑高三丈一尺,寬三尺。

這次封禪全程未讓魯生參加,儒生內心怨恨,和始皇結成死仇,將他看成是不遵禮的西方野人和破壞古制的狂妄罪人。

始皇未注意到這麼多,他在召集地方官員,垂詢地方行政及教化情形後,餘興未盡,於是沿著渤海又向東而行,經過黃縣、垂縣,穿過成山山麓,又登上之罘山頂,立石碑頌秦德。

接著他又擺駕向南,沿著渤海邊到了琅琊山。

琅琊山面對東海,風景秀麗,和泰山的巍峨雄偉又有所不同“

始皇登上山頂的琅琊臺,此臺為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徙都琅琊時所建,西望群山層疊,青翠欲滴,東觀東海,波浪洶湧,浪頭如雪。這次站在山頂,他不再是孤獨的,而有萬千臣屬擁戴著,護衛他。盡眼看去,一片錦繡衣袍、鮮明盔甲、旌旗節旄,形成了另一處波浪濤濤的旗海。

迎著陣陣帶著鹽溼氣息的海風,他有著君臨宇內的意氣風發,也有著我欲乘風歸去的飄飄欲仙之感。

他轉向侍立一旁的琅琊郡守齊魯說:

“這麼好的風景,可是窮目之下,看不到一絲人煙,這真是有點美中不足。”

“原來山下有少數人家,但此處不適耕種,也不合漁撈,所以逐漸遷往莒城和即墨去了。”齊魯躬身回答:“在越王勾踐時,琅琊為越首都,人口稠密,琅琊山下,住戶人家也多。”

始皇想了想說:如今太平盛世,自當不讓越王勾踐專美於前,其實山頂景緻絕美,山麓土地肥沃,怎會不適於居家耕種?只是人性都喜歡熱鬧,往人多的地方去了而已。今聯命你在一年之內徙三萬戶到附近,自然而然,人口會越來越多,形成一繁華都市,乃是指日可待的事,這樣才不致浪費了這裡的人傑地靈。“

“臣遵命。”齊魯恭謹地回答。

始皇遠眺大海,神情若有所思,很大一會兒,他突然又轉向齊魯、李斯等人說:

“朕幼時居住邯鄲,就常聽到傳言,東海之中有仙島,上住長生不老的仙人,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李斯首先答覆說:

“鬼神仙人,信其則有,不信則無,傳說雖然眾多,但親眼見到的卻無僕人,可見只能當作飯後茶餘的閒談趣聞,不能過於認真。”

始皇看了看齊魯,意思是要他發表意見。

“廷尉所言甚是,”齊魯正色地說:“但空穴來風,傳聞多少有點根據。現有僕人徐巿,又名徐福,就說他曾親身到過東海仙島,前些日子曾上書給臣,希望能提供船隻人員給他,讓他再去尋找仙蹤,但臣以為事近荒誕,所以沒有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