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揮型騁唬�煜虜拍苊餿湊秸��唷!�

這正合秦王政的心意,他忍不住擊案稱好。

“至於我本人,”李斯又繼續說:“一向以天下人自居,只要對天下黔首有利,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何況,首先滅韓,也就是首先讓韓解除戰爭之苦,蒙大人要是肯進一步仔細想,也許還會說在下偏袒自己的故國呢!”

“不錯,”秦王政有所悟地接著說:“先攻佔韓,在我可以解除爾後出兵趙楚側背的威脅,在韓也可免去多少年來借道及戰禍波及之若,這是一舉兩得的事。”

蒙武笑笑不再說話。

另外,李斯取出幾張帶來的羊平地理圖,他一一展開在几案上和秦王政及蒙武觀看。只見這些地理圖繪得非常詳實精細,舉凡地形要點、通路、城市、村落、糧食、水源地等的人口和人力與資源提供能力,全都清晰地注出。

“先生真是有心人!”秦王政讚歎。

“臣一向以天下為己志,尤其在秦這幾年奉命主持間諜系統,對各國人物、天時和地誌,莫不盡力蒐集。”

秦王政點頭稱好。

李斯跟著話題一轉,談到秦國內政的種種得失,他總結說:

“秦地民風淳樸,怯私鬥而勇公戰,重法紀而不徇私,這是孝公變法所留下的遺風,但自呂不韋當國這多年後,官民風氣都逐漸敗壞,常發生官商勾結共謀利益的情事。由於工商業發達,各國商人云集,將各國尤其是楚趙的頹廢淫亂之風帶來,民風走向澆薄自私,唯利是圖,追求個人享受,而置國家鄉里於不顧,財富逐漸集中於少數人之手,特別是外國商人之手,這種情形繼續下去,再過若干年,就會出現農村破產,農民無以為生,集體流入城市,而城市無法容納,種種亂象將由此而生。”

“先生認為應該如何防止?”秦王政憂形於色地問。

“再用商鞅之法,並予加強,重農抑商,以維國本。”李斯簡要地答覆:“發展國家經濟,節制私人資本,以積國富。”

“願先生助我。”秦王政誠懇地要求。

“臣當一一擬定詳細計劃,再請大王過目。”

“好!”秦王擊案。

在討論完敵我情勢和內政得失以後,秦王政等三人共同得到一個結論——

整理內政與並韓同時進行,然後視情況先滅趙魏,再及燕楚;齊國地偏,與秦不接鄰而最富強,於最後集中力量滅之。最重要的戰略改變是:秦國不再像以前那樣蠶食各國,適可罷兵,而是按先後次序,全力整個吞併。

中隱老人主動派侍僮找秦王政來,在秦王政坐下後,兩者有以下一段談話。

“聽說你和李斯談了一天一夜,而且很中你的意,是嗎?”

“老爹真是隱者不出門卻知天下事,誰告訴老爹的?”

“宮中正在盛傳,何必要人告知?只是我要事先提醒你幾句話——水到渠成,順其自然,凡事強求,必有惡果。”

“不過,如今諸侯自相征伐,財竭民窮,正是出兵統一天下的良機。”秦王政信心十足地說:“老爹不也是常教我,統一天下,徹底根絕戰禍之苦,解救天下人民於倒懸?”

“秦國不至於財竭民窮乃是憑藉巴蜀富饒的財源。但這幾年的連年戰爭,十五歲以上壯丁死傷過半,你撫死恤傷還來不及,就想出兵征服天下?”

“時不我予,等到各國休養過來,再合縱對我,就後悔莫及了,我想乘機順勢,也應該是所謂順其自然吧!”秦王政帶調皮意味地笑著說。

老人長長地嘆口氣,然後閉目說道:

“你眼前的神態,使我想起你的先祖秦孝公!”

“我們兩人有何相似之處?”秦王政顯得非常高興,與使得秦國由偏僻附庸一變為天下強國的秦孝公相比,本身就是很大的讚譽。

“我想起商鞅說孝公的故事。”

“哦,”秦王政有點失望,但由於好奇,還是說:“願聞其詳。”

“當年商鞍以孝公寵臣景監求見,頭次見面,商鞅言事,孝公不時打著瞌睡,等到商鞅走後,孝公怒罵景監,說他介紹來的人是個瘋子,說的盡是狂言亂語。景監以此責怪商鞅,商鞅說,我向孝公說的是帝道,他聽不懂。過了五天,孝公主動找商鞅去,這次談話比較投機些,但還是不能合孝公的意。於是孝公責備景監,景監轉過來怪商鞅。商鞅說他這次是談王道,孝公還是聽不進去,請再給他最後一次機會,說不成他就回家去種瓜了。”

“你不是在睡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