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第三,客卿李斯掌管的情報業務交由車府令趙高掌管,李斯亦在驅逐之列。

第四,呂不韋畏罪自殺,門客竊為厚葬,並有數千人送葬和爾後前去祭墓者,這些人全有登載記錄。若是外國人,驅逐出境,秦人送葬或是哭祭者,六百石以上官職者奪爵,謫遷房陵守陵;五百石以下,不奪爵亦遷房陵。凡是未參加送葬或祭墓的秦籍舍人門客,不奪爵,但遷居房陵。

秦王政為了表示決心,在作成結論以後,不再像起日一樣詢問群臣有何意見。

蒙武對由宦者掌理情報總感不安,這表示秦王的情報網不再是針對外國,亦將用在國內各大臣身上,這會造成宦官掌權,乘機挑撥君臣彼此的信心而遂行自己的私慾。但秦王已宣佈散會,他想等有機會再說。

看到群臣紛紛行禮離去,秦王政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滿足和得意。7

自認忠心於秦的李斯也接到秦王的逐客令,並限在三天之內離開咸陽。

他一面命自韓帶來的家人李福收拾行李,一面灑脫地自嘲:

“一把破劍,兩箱舊書簡,孤伶伶一身,不要三刻時辰就可遨遊四海,何必要等三天!”

今天早晨一接詔命,他就將情報業務交給副手,讓他去向趙高作交代,看來秦國又會走上商鞍變法以前的宮廷專制路線,秦國事不可為,走了也好。

他決定今晚睡個好覺,明天一早動身,行程第一站,當然是先回韓國老家看看,拜見一下恩師荀卿。來秦以後,老師和他曾有數次書信往返,他正逐漸走向得意之途,免不掉在信上大談抱負,老師每次的來信,除了鼓勵他施展抱負,以秦國作儒家王道的實驗場,爾後推展到全天下外,也不忘要他盡力促進秦韓之間的邦交與和平。

但他從未想過秦韓之間應該有邦交與和平。韓國雖小,卻有如鯁在秦國喉嚨的一根魚骨,阻礙它的對外發展,攻擊趙魏,深怕韓截擊其後;想伐楚,韓正是一塊擋在路中間的石頭,所以他始終勸秦王消滅韓國,先吞下這根魚骨,就可大口併吞其他的國家。

這也許是他想衣錦榮歸的潛意識促使他這樣,但無論怎樣,這表示他忠心為秦,連自己的故國也不除外,可是這些宗室舊臣卻說客卿個個是為本國作間諜,這種話冤枉一多少以天下為己志的仁人,首先就是他李斯!

想到這裡,他再怎樣也睡不著了。他披衣起床,剔亮油燈,就著燈火寫份上秦王政的疏。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合縱,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範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此數寶者,秦不生一,而陛下悅之,何也?……夫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聲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跨海內製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應,故能明其德……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者,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者,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書寫完畢,李斯擲筆而起,胸中鬱悶消除不少,他在室內走動,一面在心中感嘆:

“此疏上去,未必見效,呂不韋和嫪毐事件給了秦王太大的打擊,而呂不韋到底是商人出身,凡事只講求利潤,只顧圖一己私利,不懂治國旗天下之道,甚至動搖秦國以農為本的基礎,限制了它今後其天下的國力,難怪秦王要如此做!”

“唉,曉風殘月,明晚又該夢醒何處!”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有著書劍飄零的落寞。

此時,他忽然想起蒙武,他們年紀相當,意氣相投,蒙武一直在秦王面前支援他,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志向——為秦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