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他?荊軻的事,他想得開,高漸離的結,他就一直耿耿於懷,今天這個連影子都未見到的刺客,更讓他的自信被那一錐砸得粉碎。
為什麼他們恨他而不感激他?古時多少君王躲在深宮享樂,不問民間疾苦,百姓還稱頌他們是無為而治的聖王賢君。不興辦水利,天時不好,百姓就得吃草根樹皮;河水變道或暴雨成災,無數的農田家園只好被淹沒。不開闢道路,糧食無法轉運,河東豐收,河西卻會餓死人;貨物不能暢其流,日用物品就會昂貴;軍隊不能快速調動轉用,就得養更多的邊防部隊……
這些黔首為什麼不體念他的苦心,只喊叫著徭役太重,反而懷念那些素食尸位、將國家弄得貧窮落後的庸君?
最後他想起孔丘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許,他應該自行其是,不應該顧慮這些儒生和黔首怎麼批評。
他想:“我是天之驕子,上帝將兆民託付給我治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了他們長久的利益,短時間內,他們必須犧牲一下,他們再苦再累,總沒有我這樣累,只要我問心無愧,不管他們怎麼去想!”
這樣一來,他的內心舒服多了。
張良和東海力士博浪沙鐵錐一擊的訊息,不久就傳遍天下,六國故舊盡皆興奮。
始皇下令大索十日,但刺客的身影都未見到,從何索起,郡縣也只是虛應故事了事。
始皇遊興皆失,因而更相信荀卿“人性本惡”的說法,光是懷柔沒有用,君王仁慈就是無用的代名詞!
他到齊郡以後,再登之罘山刻石頌秦德。
李斯等人預先警告始皇心情不好,齊郡郡守當然不敢找那些反對派的儒生來煩他。隨著始皇遊之罘山和琅琊山的儒生都是屬於歌德派,他們日夜跟在始皇后面歌功頌德,一致的結論是,始皇功德都遠超過三皇五帝,既然號稱始皇帝,一切法令制度當然從他開始。
始皇聽了這些儒生的話,龍心大悅,下令郡守舉薦方正賢良到朝中為官時,不要忘記他們。
遊罷琅琊山,見到山麓移來農戶漁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總算沖淡了張良行刺事件的憤怒。
始皇由魯地取道上黨回咸陽。
回到咸陽以後,始皇按照原來的構想,命丞相王綰通令各郡以舉薦方正賢良的名義,將那些不滿時政、亂事批評的儒生全都送到咸陽來。
但命令到達各郡守手上,全都打了折扣,因為這些郡守深怕保送上去的人真正得罪了始皇,他一遷怒,誰也承受不起,尤其是始皇喜怒無常,誰也摸不透他這項命令的真正用意。
於是,三十六郡的郡守不謀而同送的都是歌德派儒生,其中還有不少的方家和術士。大小郡所送的人數不一,總共加起來有六百多人。
始皇對這些人甚為優遇,特別賜宴咸陽宮,然後要丞相會同李斯將這些人分組,專事研究古代制度,將結論呈報用作施政參考。
這些人當中有兩個人最為出色,一個是來自燕地遼東郡的盧生,一個是來自韓地穎川郡的侯公。
這兩個人不但深通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對易經特別有研究,同時還兼研方術,上知天文星象,下通地理風水和醫卜。據知道的人透露,盧生更精通招魂術,能將亡魂召來與親人相見。
時間一久,這兩個人無形中就成了這批人的領袖。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
始皇回到咸陽宮中舊環境一久,又不免日夜思念皇后,幾度思念成疾,整天精神恍惚不能理事。
但不管他身體怎樣不舒服,或者是政事再忙,他每天傍晚一定會微服簡從,去到蘭池皇后棺木厝地悼念一番。
盧生日子一久,和趙高搭上了線。有鑑於徐巿上奏一道求“青春之泉”的書,就騙到了樓船百艘,童男童女各三千,金銀珠玉無數,幾年無訊息,不知道如今在哪個島上稱王。
他也想效法徐巿故技,富貴榮華一番,否則天天和這些老儒生皓首窮經,盡研究那些殷商鐘鼎的稀奇古怪文字,以及其湊發掘出來的死人骨頭和殉葬物,來摸索三皇五帝及殷周文物制度,他很快就會滿頭白髮,說不定還會發瘋!
九月,正好鹹陽傳出有茅蒙此人在華山白日升仙,有人看到他乘雲駕龍,騰空而去。
盧生於是花了點錢,買了些糕餅糖果給在街頭巷尾遊玩的小孩,教他們唱一首歌謠,歌詞是——
神仙得道茅初成,
駕龍上升入泰清,
時下玄州戲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