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能為我們帶來機遇。
為從優勢位置迎接這些重要的問題,企業和國家領導階層必須跳出只關心短期財務結果的侷促視野,理解全球化以及未來經濟發展步伐加速帶來的衝擊。只有勇敢迎接挑戰,視之為開發新產品、降低成本、改善聲譽的機會,公司才能獲得長期的收益。
科學創新不僅事關科學家,也關係著美國的經濟。它影響著所有的人。我在思科任技術長時,每一次演說,我總這樣開頭:“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學習與遊戲的方式。”全球資訊網只不過是技術創新對人造成顯著影響的事例之一。
新的診療程式、基因測試,以及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健康的科學證據,都關係到我們的壽命長短。我們現在可以服用藥物,維持並最佳化身體、精神和性情的健康。電池技術的突破,為我們帶來了便攜裝置,把我們從辦公桌邊解放出來,工人和管理者都享受到了更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手機、電郵和簡訊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有了諸如iPod、TiVo(一種數字錄影技術)、IPTV(互動式網路電視)和低成本數碼攝像機等新裝置和技術,消費者可以任意選擇消遣的時間和方式。Facebook等由使用者創造內容的社交網站,提高了口頭傳播的速度和影響力,讓消費者掌握了更多的力量。
一些現在看來平平常常的東西…不粘鍋、車載GPS定位系統、控制高血壓的處方藥物…不久以前還是突破性產品。它們不是在真空環境中憑空開發出來的,而是建立在數十年來科學技術穩固、深厚的研發與應用的基礎上。我把這種環境叫做創新生態系統。
創新不光是喊口號
創新是魔術,是好運,還是一種需要管理的流程?創新是天生的,還是傳授的?創新文化是規定出來的,還是培養出來的?不管你是為公司、機構、慈善活動參與創新,還是透過政策或教育間接影響創新,都有必要理解生產力變革背後的真正驅動力。
在我尋找最佳的敘述方式,闡釋如何鼓勵、培養創新的過程中,我回想了自己早年接受的科學教育。生平第一次看到一口小水塘讓我好興奮。幾個平方米的小小水域裡聚集著那麼多的“居民”…海葵、螃蟹、貽貝……它們各有一套抵擋水流變化危險的防禦系統,併為了互相的利益和諧共存。維持生命的生物生態系統,為推動創新的組織、人群與勢力提供了參照。生命體蓬勃活躍,是因為有機體群落及其環境之間存在動態的互動作用。仔細觀察這些生態系統,你可以瞭解到不同型別的有機體(有著各自獨特的生命週期)在相互合作,維持整套系統的活力。可信、有序的現象和看似隨機發生的現象並肩共存,其中不少現象亦適用於創新。
在創新生態系統中,合作的有機體包括科學家、產品開發者、商人、服務商和消費者。所有的這些人至少要參與以下三項活動之一:研究、開發和應用。不斷發展的可持續創新,源自這三項活動在組織、國家和世界層面上的互動作用。
一朵美麗的鮮花,一串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都是從種子開始的。土壤、水和空氣的恰當組合,決定了種子的長勢。若要創新蓬勃壯大,環境必須適宜。領導風格、足夠的資金和政策,必須配合在一起才能點燃創新流程。教育和文化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它們關係到對未來創新者的培訓、鼓舞與激發。
正如生物生態系統背後有著基本的規律一樣,扶持創新也有一套核心價值觀:詢問、冒險、開放、耐心與信任。這些價值觀是創新的基礎。它們共同決定著個人、組織和國家的應變能力。
每一種生物生態系統都有自身獨特的元素,維持著生命之間的微妙平衡。倘若創新生態系統中欠缺這樣的平衡,我們就有可能創造不出成功所必需的發明、產品和觀念。
放眼一看,周圍到處都是創新產品和服務,人們很容易認為,美國創新生態系統安全可靠。可實際上,我們的優勢正在迅速消失。創新不光是喊口號,關注短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公司和國家在中長期創新方面有著致命的盲點。我們都有點像漫畫裡的那種人物:一口氣跑出了懸崖,懸在半空中臉上還掛著笑,不曾意識到腳下早已沒有了堅實的地面。但只靠堅持20世紀的那一套,我們回不到山嶺上。我們必須理解創新的根本原則,從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辨識出關鍵的平衡力量,將著眼點調離短期結果。在為21世紀尋找模範時,我們需要說明情況到底改變了多少。
從研究到普及,網際網路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對於類似網際網路這種不斷改變世界的創新,我們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