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和百年國運聯結時期,也同時是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越來越多的時期,可以理解網上一些人急躁的情緒化的發言,本來網路就是百家爭鳴和暢所欲言的場所,但是當一些極端和激進的觀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宣揚,就應該值得擔憂了。因為一種社會上非常流行的思想會或多或少在該國的政治決策中反映出來,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激進的思想,就會部分影響國家的政策往某個方向發展。我最擔心的是,中國轉型時期一些深刻的社會矛盾、社會危機和衝突被特定的群體用來宣傳一種偏離現代化改革方向的理想主義的思想,甚至利用過去的一些明顯負面的資源(如“*”)來攻擊今天的改革程序,一旦這種思想形成一種流行思潮,社會就可能爆發更大的危機,那樣的話,連中國前進的方向都成了問題,中國恐怕又要陷入曠日持久的意識形態爭論而蹉跎歲月了。
所以,應該有一批國家利益至上的、真正能體察中國進步方向和人類社會進步方向的學人構築成一個個認識論群體,為社會注入一份份理性、溫和、中道和進步,要讓理性漸進特別是向前發展而不是往後倒退的思想逐步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社會政治現實中常有一種“淘汰溫和”的定律,那就是溫和的思想容易被淘汰,極端的思想容易走俏。因為言辭激烈、特立獨行天然容易吸引別人的眼球,言辭越激烈、越極端,引起的爭議和批評越大,就越容易受關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越容易轉化成個人利益;相反,言辭溫和卻容易被人認為沒有奇異獨特的立場,遵行中道卻容易被人指責成為騎牆,辛辛苦苦討論社會問題和提出方案卻不如簡單的謾罵和攻擊來得容易和有氣勢。但是我們應始終秉承這麼一個觀念:中國現代化、民族復興和和平崛起事大,個人的名氣事小,將中國現代化的徹底成功作為每日魂牽夢縈的根本問題。唯有如此,中國才能在強國之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好。
第七章 中國崛起的戰略機遇(6)
二、模式,靠自己創造
世界十大模式比較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序需要界定各個社會基本系統的邊界和權力界限,從各個成功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來看,最需要界定清楚的是國家、市場和社會的關係,也就是盧曼所提到的政治系統、經濟系統和民間組織的關係。每個西方國家和成功實現現代化的亞洲國家和地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都從本身的歷史發展脈絡、各自的文化傳統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具體的現代化程序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國家(地方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係。
但是不管這些模式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和各具特色,現代化國家和地區的基本共性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都能明確劃分出國家(地方政府)、市場和社會的權力界限。首先是清晰地劃分出行政權力的界限,也就是什麼是屬於國家和政府領域的基本任務。其次是明確劃分出什麼是市場經濟的界限範圍,在這個界限範圍內經濟系統自身的執行機制和執行邏輯主導著經濟活動,國家和政府當然可以透過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經濟活動,但是無法越權直接干預和進行經濟領域的活動。再有,也更為重要的是,現代化社會能夠劃分出公民社會和民間組織的界限,能夠明確在什麼樣的領域範圍內國家(地方政府)不能再用公共權力介入和干涉該領域的活動,同時也明確規定了在這樣的領域中市場原則無法介入公民社會的活動。比如說國家(政府)可以調控工會和企業主之間的談判,但是無法越俎代庖直接取代工會去進行維護工人利益的活動;一個企業家再有錢,但是也無權把工會買下來或是壟斷在自己的手中,因為這個領域是公民社會自身的領域,權力和金錢都是無權介入其本身的活動的。一旦發生國家(地方政府)權力直接介入公民社會,或是直接進行經濟活動,或是經濟領域侵蝕國家(地方政府)權力和進入公民社會的現象,就構成了濫用權力和*現象,就會受到司法制度的制裁。
長期生活在西方國家的中國學生如果細心觀察西方社會的話,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共有的基本特徵:西方社會各個領域的權力關係和權力界限都用憲法和法律的方式固定下來,並且內化成基本社會共識和普遍社會準則。並不是說西方社會沒有*現象和濫用權力,人類社會制度設計再好都會有人鋌而走險去違法,但是關鍵在於這樣的權力界定成為一種制度性安排和社會基本特徵,相對比較完善的體制讓社會的運轉處在良性迴圈中,當問題出現後這樣的制度又會立即用憲法原則去解決爭議,用獨立的司法制度去制裁不義。人民對這樣的制度是普遍信任的,所以即使出現了*現象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