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精誠和介入科醫生走進了手術室。
手術檯上的主刀醫生此時已經滿臉愁雲,眼球裡甚至有血絲出現,看到出去和病人談話的醫生回來,他趕緊問道:“怎麼樣?手術同意書簽了嗎?”
“沒有,病人家屬不同意籤。”
“什麼?!不同意籤?特麼的,我就知道這小子不是好東西,剛剛他那麼好說話,裝成一副孫子樣子,我就覺得不正常,果不其然!”
主刀醫生懊惱道:“趕緊聯絡醫務科,這個病人恐怕是搶救不回來了,腦動脈瘤體太大,手術難度太高,隨時都會動脈瘤破裂死亡!”
此時就算是再愚笨的醫生,也明白了病人家屬的真實意圖。
手術室內的眾人頓時臉色陰沉,大家明明為了病人的安危而承擔巨大的風險,強行開始了這臺手術。
可手術還沒有結束,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就已經開始在背後捅刀子了,這難免會讓人心灰意冷。
事實上,很多時候醫生的自我放棄並不完全來源於工作本身的辛苦,而是工作外部的環境,以及複雜的人心。
“我是普外科的許精誠,以前在京都醫院進修過腦動脈瘤介入手術,我可以試一試嗎?”許精誠這時候說道。
不過雖然用的是詢問的語氣,但他卻已經洗手上臺,身上穿著沉甸甸的鉛衣,把他原本魁梧的身體襯的更加強壯,那氣勢似乎並沒有準備給別人拒絕自己的機會。
“許精誠?普外科?”手術檯上的主刀醫生愣了愣:“你就是那個準備來急診科病房的那個天才醫生?”
許精誠動作一滯,隨即點點頭道:“沒錯,就是我,這臺手術讓我試試吧,這麼早就宣判手術失敗,未免太草率了。”
介入科醫生早就聽聞了許精誠的事蹟,尤其是在急診科的各種搶救,更是讓他印象深刻,敬佩不已。
眼下這臺手術自己已經是完全沒有信心繼續下去了,能有許精誠這樣的天才醫生接手,他當然樂意之至,趕緊讓開了位置,將手中的導絲交到了許精誠的手裡。
不過他還是極不樂觀的說道:“這個病人腦動脈瘤體實在太大了,直徑恐怕得有28mm,栓塞難度太大,而且已經出現了血管痙攣的情況,腦梗的風險也很大!”
28mm……即便是許精誠也忍不住眉頭緊鎖,這已經是遠超巨大型腦動脈瘤的標準,難怪介入科醫生已經擺出了放棄的姿態。
說起來,其實也不能怪介入科醫生學藝不精,用如此草率的態度對待生命,客觀條件還是介入手術的發展歷史太短,身為介入科醫生,他們的臨床經驗其實相當匱乏。
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介入手術在長達兩百年的外科手術歷史中,實在毫不起眼。
甚至直到1941年,才有第一名醫生從眼眶內建入導絲,開始嘗試使用介入手術的方式治療腦動脈瘤。
當然結果並不理想,病人還因此失去了一隻眼睛,可謂是得不償失。
緊接著到1974年,終於有人開始研究利用球囊技術治療腦動脈瘤,成功率雖然可觀,但術後效果依然不理想。
直到1990年,一場意外讓腦動脈瘤介入手術出現了跨時代意義的轉機。
一名醫生在腦動脈瘤介入手術中錯誤調整了電凝的強度,導致電阻斷裂,遺落在了病人動脈瘤內,這個失誤原本讓醫生們以為手術鐵定失敗,自己的職業生涯必然蒙羞,可事實上,病人竟然獲得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醫生靈機一動,發明了動脈瘤彈簧介入治療的方法,開啟了介入手術治療腦動脈瘤的新篇章。
不過很顯然,短短十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彈簧介入治療的方法普及全球,尤其是徽京這種偏遠的城市,以及市立醫院這家偏遠城市的邊緣醫院。
“你們科室有彈簧圈嗎?”許精誠檢查完小雨的情況,突然問道。
介入科醫生立刻回答道:“有,上週主任才從京都那邊引進了一批彈簧圈,不過沒人會用,現在就放在庫房裡積灰呢。”
“取過來,這個病人的手術需要彈簧圈才可以完成!”許精誠道。
介入科醫生驚訝的看了一眼許精誠,要知道彈簧圈栓塞的術式在國內開展也就近幾年的事情,京都醫院那邊會這種方法的醫生都在少數,許精誠竟然會用這種新型術式?
不過眼下也不是質疑的時候,人命關天,病人家屬還虎視眈眈盯著這臺手術,任何一點的機會介入科醫生也不想錯過。
“去把彈簧圈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