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甩鍋:晉商徽商的鍋

鹽運司繳納銀兩,換取鹽引,隨後國家會用這些銀子購買糧食並轉運至邊鎮。

葉淇作為淮安籍貫人士,由於地緣關係以及濃厚的鄉土人情,長期受到鹽商們的特別關照與恩惠,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收受賄賂的行為。因此,他所推行的變法政策,實際上更多地偏向於徽州商人,而非其他地方的商人。畢竟,揚州距離徽州較近,而與山西相隔較遠。這樣一來,徽州商人無需再長途跋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將食鹽運往遠方銷售,只需使用銀錢就能夠輕鬆購買到鹽引。這無疑讓徽州商人省去了千里迢迢運輸食鹽的煩惱,但對於山西商人而言,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然而,這次葉淇變法給整個明朝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不僅破壞了原有的商業秩序,還使得原本繁榮的商業環境陷入混亂。更為嚴重的是,自納銀運司改革之後,邊境的商屯紛紛被廢棄,邊商們要麼南下尋求新的商機,要麼轉行從事其他行業。這一系列變化導致邊鎮的物價迅速上漲,邊軍生活困苦不堪,戰鬥力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朝廷不得不從其他地區調運糧食以支援邊疆,一切都回到了開中法實施之前的困境。此外,邊軍也不時出現劫掠現象。】

*****

在那遙遠的成化二十二年,時光彷彿凝固在了這風雲變幻的一刻。時任大同巡撫的葉淇,面色凝重地站在巡撫衙門內,望著窗外的天空,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心中明白,自己原本光明璀璨的仕途之路已然黯淡無光,不僅心心念唸的戶部尚書之位與他漸行漸遠,就連眼前這大同巡撫的官職恐怕也是朝不保夕了。更為嚴重的是,他深知此番變故將會連累到自己的子孫後代,讓他們的人生道路佈滿荊棘。

葉淇緩緩地抬起手,輕輕地摘下頭上那頂象徵著權力和地位的烏紗帽。他的動作顯得如此小心翼翼,彷彿手中捧著的不是一頂帽子,而是自己破碎不堪的夢想。接著,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大同巡撫的大堂中央,恭恭敬敬地將烏紗帽放置在公案之上。做完這一切後,他轉身離去,背影孤獨而又落寞。

離開大堂後的葉淇,默默地走向了牢房。那狹窄陰暗的空間對旁人來說或許意味著失去自由,但此刻於他而言,卻成為了唯一能夠躲避外界喧囂和指責的避風港。當他走進牢房並關上那扇厚重的門時,似乎將所有的煩惱都隔絕在了門外。

然而,此時的大同城卻已如炸開了鍋一般沸騰起來。城中的商人們聽聞葉淇即將倒臺,個個義憤填膺。他們想起這些年來受到的種種不公待遇,皆是因這位巡撫大人的無能所致;軍戶們則咬牙切齒,因為葉淇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們的生活愈發艱難;而那些辛勤勞作的農夫們更是群情激奮,他們辛苦耕耘換來的成果被葉淇弄得所剩無幾。於是乎,眾人不約而同地湧向巡撫衙門,想要當面質問這位即將害得他們陷入絕境的庸官。

對於葉淇來說,此時此刻,這小小的牢房反倒成了最為安全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憤怒和怨恨,而他只能蜷縮在這裡,獨自承受著命運帶給他的沉重打擊。

******

【商人嘛,終歸是要以生意為重的。就在這個時候,那些精明的晉商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邊貿這塊大蛋糕,畢竟在當時來說,最能賺得盆滿缽滿的買賣,毫無疑問當屬與蒙古人的貿易往來。然而,明朝和蒙古之間長久以來一直處於相互對峙且存在隔閡的狀態,就連雙方之間的互市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被關閉長達數十年之久。所以說,想要成功開展這項利潤豐厚的貿易活動,還真就缺那麼一個恰到好處的契機。

時間來到了明穆宗隆慶四年,也就是公元 1570 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兒——蒙古俺答汗的孫子把那漢吉對自己祖父搶奪他未婚妻的行為感到極度不滿,一氣之下竟然選擇嚮明朝投降。在處理這起突發事件的交涉過程當中,時任宣大總督的王崇古站出來提出了一項名為“封俺答,定朝貢,通互市”的和議政策。

不得不說,王崇古的這個提議相當有遠見卓識,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內閣大臣高拱、張居正以及張四維等一眾權貴的支援和認可。有意思的是,王崇古和張四維兩人之間還有一層特殊的親戚關係,他們可是實打實的舅甥關係呢!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和張家可都是晉商中的巨頭,財力雄厚。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王崇古會積極推動這項和議政策了,說到底啊,他這麼做無非就是想給廣大晉商謀取更多的利益罷了。

王崇古的父親名叫王瑤,其伯父則喚作王觀,兄長乃是王崇義,此三人皆是聲名遠揚的大商人,皆出身於赫赫有名的蒲州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