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廚務總監看著是官升一級,其實沒什麼好處,不如干總廚來的實在。
但既然當了,就得計劃一下工作怎麼幹。四家廚房,最熟悉的是老店,其次是粗糧,然後是新店,對嚴麗的酒店“漁人碼頭”幾乎不熟悉,屬於未知。不熟悉就不好開展工作,目前來說這四家店能很好配合工作的是粗糧,畢竟和杜師傅合作挺長時間,說他是我帶出來也不足為過。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從粗糧開展工作,從基礎做起,落實廚房的五常管理,進而調整菜品,把菜品穩定住,達到和老店一樣程度。把粗糧整好了然後是新店,最後是漁人碼頭。計算一下時間每個店得一個月,全下來就是三個月,三個月之後每家店面五常管理到位,菜品穩定,員工精神面貌一新,初步建成團隊。
到每家店實際操作的時候,按著每家店的經營特色來打造菜品特色,不能全按著老店來操作。像粗糧菜品可以家常化,但主食還得以都市粗糧為主,這才是他家的特色。新店和老店差不多,就是比老店大一倍,可以走老店的路子,有些高檔菜還得保留著,畢竟檔次在那呢,太家常了也不行,賣錢額上不去。新店可以走精品家常菜路子,輔助濱海海鮮和部分高檔菜品,客單價定在六十到六十五之間,這樣能行。
漁人碼頭對我來說是個未知數,得實際跟進之後才能作出決定。
用三個月時間完成基礎工作,再用六個月時間把每家店面的特色打造出來,最後三個月進行鞏固。
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人的問題,在做基礎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員工堅持不下去離職現象,得有人員儲備。也就是說想幹啥事得有人,沒人幹不成事。
給老四打了電話,叫他在省城準備幾個砧板和東北菜師傅,我這裡一旦出現人員短缺好可以隨叫隨到。濱海廚師、砧板的價位平均比省城高出五百塊錢,有很多省城的廚師和砧板願意到濱海來。
嚴麗組織召開開了上任以來的第一次管理層會議,在會上宣佈了對我的任命,同時對今年的工作做了總體安排。參加會議的除了老店、粗糧、新店的管理層,還有漁人碼頭的。現在都知道公司不是以前的三家店了,是四家。也知道現在管事的不再是老爺子,而是嚴麗。
對這個新掌門有抱著觀望態度的,也有抱著期待的,但是誰都知道最終說的算的還是老爺子。
今年的工作重點是:
一,主抓團隊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員工福利待遇;
二,修煉內功,全面提升菜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三,打造企業文化;
四,建立品牌,加強鞏固,形成名牌效應。
對人事安排除了我之外暫時不做調整,按部就班。
在會上我對廚房的整體工作做了安排。首先各個廚房完善五常管理,強調了老爺子提出來的“三個當日”原則,最後是菜品的家常化,要求菜品做到“三少”“兩杜絕”“一不放”。
三少是:少油、少鹽、少糖;
兩杜絕是:杜絕使用新增劑,杜絕使用搶味調料;
一不放是:炒菜不放味素。
對菜品的出品做出標準,為“四不做、八不出”
四不做是:變質變味的不做;分量不足的不做;配料不齊不全的不做;不符合質量、數量要求的不做。
八不出是:火候、溫度不夠不出;顏色不正不出;味道不符合標準不出;形狀不標準不出;餐具不潔、破損不出;味碟不齊不出;前臺服務人員不叫菜不出;不跟單不出。
提前把“三少”“兩杜絕”“一不放”“四不做、八不出”列印出來,下發給每個總廚,叫他們回去按著執行。
對於我出任廚務總監沒人有啥意見,幹廚房的都知道廚務總監就是個名,沒什麼具體工作,真正管理的還是總廚。但是對我提出的要求還是很接受,覺得正確。
會後杜師傅跟我開玩笑:“老譚,恭喜高升,是不是得請客?”
我說:“你要覺得好咱倆換換。”
他搖頭道:“我可幹不了。”然後說:“你這麼整對,得給自己留個廚房,萬一哪天老爺子說不用廚務總監了,還能繼續幹總廚。”
“給自己留條後路。”我說。
漁人碼頭總廚郝廣生過來說:“譚廚,啥時候上我家廚房指導工作?我是盼著你去。”
我說:“我去了你不攆我就行。”
“哪能呢,我家五常管理整到一半整不下去了,現在咱們是一家的了,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