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驗貨也有好處,對廚房的工作情況瞭解的更細緻一些。
青菜採購車一般七點四十到八點到達老店,到老店是最後一家。擇菜阿姨八點到店,到點之後開始擇菜。八點十分左右面點間和麵人員到了,和麵師傅姓楊,三十多歲,男的。他來了之後先是把員工早餐吃的饅頭蒸上,然後開始和麵,一次性兩袋。餃子面得提前和,和完了還需要醒一個小時才能用。八點半和完,九點半用正好。
和麵師傅老楊在老店工作兩年多,也是老員工了。人比較實在,一天不多言不多語的,大夥都十分喜歡他。一個老爺們兒在一群女人堆裡幹活,得有好耐性,要不然幹不了。
八點多來的還有剁餃子餡的那對老夫妻,他們來了之後開始剁餃子餡,主要是韭菜、大蔥、蘿蔔、芹菜、茴香等青菜,肉餡不用剁,直接用絞肉機絞。
八點半冷盤小弟來了,冷盤小弟來了之後負責拌員工早餐吃的鹹菜。一般情況下都是榨菜絲和榆根頭絲,還有頭天沒賣了的小菜。
在鶴雨軒和臨江軒工作過,對餃子情有獨鍾,所以對面點間的工作比較上心。老店每天餃子的銷售份額和臨江軒差不多,不相上下。老楊對餃子面的和制很到位,面和出來光度和彈性都很好,達到了標準。煎餃和煮餃用的是一種面,都是水餃面,用冷水和制。蒸餃面是燙麵,用的是另外一種方法。濱海人不太喜歡吃蒸餃,大部分都吃水餃。煎餃吃的人最少。
餃子要講好吃,最好吃的是煎餃,其次蒸餃,最後是水餃。
吃餃子是個習慣問題,老百姓都愛吃水餃。水餃簡單,在家就可以做,不像蒸餃、煎餃那麼麻煩,又得燙麵又得煎,不夠費事的。水餃多好,和塊面擀點皮,剁點兒餃子餡,包完一煮就吃上了,簡單省事,連菜都不用整了。吃完餃子再來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
剁餃子餡的那對老夫妻,歲數在五十七、八那樣,老家鐵嶺的。兒子媳婦在家務農,孫子上學,老兩口身體還行,出來打工掙點零花錢,順便貼補一下家裡。跟他倆兒聊天聽得出兒子還行,但是兒媳婦厲害,在家也是受兒媳婦的氣,這大歲數出來打工也是無奈。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六月下旬趙姐和李豔華,還有老吳,李豔華的一對雙胞胎女兒來到濱海旅遊。這回她們沒有開車,坐火車來的。提前在老店附近給她們定了賓館,她們到了之後中午在老店簡單吃了一口,然後就出去玩了。等晚上回來之後在老店好好請她們吃了一頓。
很珍惜和趙姐、李豔華之間的友情,她倆兒是我出來打工最先認識的,到現在還互相聯絡,誰都沒忘了誰已經很少見了。這十多年,有好多人都找不到了,失去了聯絡,能夠找到並且互相聯絡的屈指可數。所以這份友情彌足珍貴。
尤其是和趙姐,已經超越了友情,就像親人一樣,她是姐姐,我是弟弟。
“下午都上哪了?”我問。
“也沒上哪,到星海廣場溜溜,就在那附近玩了,明天去老虎灘。”趙姐說。
“我看星海廣場還沒省城市府廣場好呢,就是個大,能看著海,人倒是挺多的。”李豔華說。
“亞洲第一大廣場,能不大嗎。”我說。
“譚哥你去星海廣場了嗎?”李豔華問。
我說:“沒有,來了之後天天上班,也沒時間去,再說我也不喜歡出去逛去。”
“明天跟我們一起出去玩一天。”李豔華說。
“不能,出不去,你們來的時間不對,正好是週末,週末飯店最忙,現在還是旅遊季節,一到週五、週六、週日這三天天天爆滿加翻檯,誰也不能休息。”我說:“要是週一、週二還行,我能有時間和你們一起出去玩玩。”
“週一、週二我們沒時間,就趕著週末孩子休息出來的,明天下午就得往回走,後天孩子該上學了。”李豔華道。
趙姐說:“知道你忙,不用陪我們,到這就是想看看你,這也見著面了,看著你挺好就行,也放心了,要不然總見不著你掂心著是回事的。”
老吳說:“你們姐倆兒感情真好,她在家沒事總叨咕你,叨咕的有時候我都吃醋。”
“你還吃醋,美去吧,你看現在趙姐把你伺候的多好,至少年輕十歲。”李豔華懟老吳。
老吳在那憨笑。
趙姐白了老吳一眼,“他不是我弟弟嗎,我不是他姐麼。”
“是,我不是沒說啥嘛。”老吳道。
“你也不敢說啥,小心晚上不讓你上床。”李豔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