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芬的飯店開始裝修,效果圖我看了,設計的挺好,偏中式風格,很簡潔,給人乾淨、明快的感覺。
過了年老王沒再過來學習燻味,他學的也差不多了,能夠獨立操作。
我把十道熱菜和十二道冷盤的標準做出來,同時把每道菜的製作流程都做出來,交給謝秀芬,叫她交給冷盤師傅和廚師,讓他們在飯店開業之前先熟悉熟悉,有不會的地方問我,我給他們講解。
做冷盤的是謝秀芬的姐姐,廚師是他小叔子,也就是老王弟弟,包餃子的是謝秀芬孃家嫂子,都是家裡人。
我把餃子餡的調製和煮餃面的配方寫好交給謝秀芬,叫她交給她嫂子,讓她嫂子在家沒事就試著做,同時練習雙手擀皮。包餃子在明檔面對客人直接操作,雙手擀皮不但操作快,還具有表演性,能吸引客人。謝秀芬嫂子餃子餡和餃子面一個星期整明白了,還一樣餡包了幾個拿來給我嚐嚐,還行,就是面有點粘,跟她講了面發粘的原因,叫她回去繼續練。
她嫂子雙手擀餃子皮沒整明白,拿出一個下午休息時間到她家親手教她如何拿擀麵杖,如何用勁兒,如何擀。有點成效,至少擀的有點模樣了。雙手擀皮是個熟練工種,不是一下子學會的,掌握住要領之後沒有捷徑,只有勤學苦練。
小酒館姜姐也是投資人,衝姜姐面子我得好好上心,人家對我不錯。
讓熱菜廚師和冷盤師傅在家制作設計好的菜品,一道菜一道菜的製作,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每隔一天他們會在姜姐家制作一次,一次四個菜,晚上下班之後我過去品嚐,順便給他們講解不足之處該怎麼處理。有時候會現場親自制作,他們在旁邊看著,看完之後叫他們當著我的面再製作一回,直到合格了完事。
在教他們的同時我也領悟到不少東西,在嚴謹度上有很大提升。我是制定標準的人,首先我得做到標準才行,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做到,那樣標準就執行不下去,這是管理中的大忌。
什麼是最好的管理?簡單地說四個字:以身作則。
什麼樣的管理方法最好?也是四個字:現場管理。
小酒館雖然是小飯店,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能因為店小就沒了管理,沒了標準。任何一家大店都是從小店發展起來的,開始的時候基礎打不好,就是在為賠錢打基礎。
每天上著班,隔一天去教他們做菜,每天的事都安排滿滿的,很充實。教他們做菜的時候我會帶著鮑鵬,小孩兒打不去網咖之後很認學,過完年從家回來還給我帶了一隻小笨雞,就衝這隻小笨雞也得好好帶帶人家,何況還很喜歡這個孩子。
過了正月十五做泰餐的師傅過來考察了飯店,覺得飯店挺好,明檔地方也夠用,和老闆談妥之後開始準備上泰餐。
正月十六跑百病。
張麗早上起來之後發現已經九點了,趕緊的梳妝打扮。今天是和老爸戰友兒子見面的日子,定的是上午十點半在三臺子小廣場見面,這都九點了,趕緊的吧。
洗臉、刷牙、洗頭、吹風、化妝、找衣服,一套下來十點了。站在鏡子前看看自己,還行,挺滿意。然後開始下樓。
從張麗家到小廣場十分鐘。快到的時候,張麗打遠看見一個身穿黑色運動羽絨服的男的在那站著,很鶴立雞群,臉上戴著帶著副眼鏡。心說應該就是他了,旁邊的不是歲數大的老頭老太太就是小孩兒,沒年輕人。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拿出手機把提前留好的電話號碼撥了出去。
看到那個男的從兜裡掏出電話,心想就是他了。
“喂,你好。”男的說。
“你好,我看到你了,是不是戴著眼鏡穿黑色羽絨服的?”張麗問。
“對,是我。”男的四下望,看到了張麗。
張麗把電話掛了,心裡砰砰的跳了幾下,咋說這也是頭一次相親,有點小緊張。心說緊張啥,不就是見個男的嗎,也不死人。
倆人往一起走,相隔一米站住了。
“你好,我是張麗,在這等挺長時間了吧?”張麗大方的打招呼。
“沒多長時間。”男的有點靦腆的笑了,伸出手和張麗握了一下,然後自我介紹道:“我是劉志剛。”
張麗打量著劉志剛,不是太帥,但很陽光,形象可以打八分,戴個眼鏡有點書生氣,不戴眼鏡就好了。
“你家就是三臺子的?”張麗問。
“嗯,桃園新村。”劉志剛回道。
“離這不遠,走著來的?”張麗問。
“噢,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