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燻味小酒館的設計也快過年了,過年之前幾件事需要安排好。
第一件事是林燕帶孩子回老家過年,我回不去她回去,得把錢給她們娘倆兒準備好。來到這開了三個月工資,給林燕匯過去八千塊錢,夠她們娘倆兒花幾個月了。同時給母親匯過去兩千,知道母親不缺錢,但這錢必須得匯的。
母親知道我不回去過年,也不怎麼在意,只要她大孫子回去過年啥都有了,我回不回去無所謂。
第二件事是趙剛年前回家過年就不回來了,他是我帶來的得把他這事辦明白了。跟廚師長說明情況,同時跟李豔華物件聯絡好,正月初三直接過來上班,別到時候沒廚師炒菜耽誤事。
第三件事和鄭佳琪談了談,問明白她在這裡工作行不行,過年回不回家。因為她在冷盤當小弟工資六百塊錢,在省城當部長的時候每個月兩千多,差很多錢呢。
她說在這乾的挺好,挺開心的,同時想好好學學燻醬菜,然後過完年看看謝秀芬的飯店開業之後啥樣,如果好的話她準備回省城也按著這個模式開一個。她覺得這個模式挺好,能夠賺錢。
既然她沒事那就挺好,在這繼續幹吧。
飯店一切正常,每天生意在一萬五左右。老闆這段時間沒出門,每天都到飯店看一下,在前臺走一圈,然後到廚房轉轉,最後去冷盤間嚐嚐燻味,和鄭佳琪聊上兩句。
現在冷盤間一共四個人,冷盤師傅,大偉,鄭佳琪,還有謝秀芬老公。謝秀芬老公屬於學員,不拿工資。
謝秀芬老公四十歲,中等身材,很憨厚的一個人。姓王,大夥兒都叫他老王。不怎麼愛說話,在自己家飯店也不怎麼說話,就知道幹活,用謝秀芬的話說那就是刀架脖子都不吭聲的人。這樣的人一般都內秀,幹啥像啥,來一個星期就能獨自操作燻味,火候掌握的比大偉都好。
老王喜歡喝兩盅,每天下班都會喊我一起喝點兒,我倆有時候在飯店吃工作餐喝點兒,有時候會到餃子館喝點兒,一瓶白酒兩人分,每人半斤正好。老王平時沒話兒,等二兩酒下肚之後話也不少,嘮的都是實惠嗑兒,沒什麼依裡拐外的,挺好的一個人。
透過喝酒聊天知道老王和謝秀芬以前都是公交公司的,謝秀芬先下的崗,下崗之後開小吃部,賺了錢之後開了現在這家飯店,飯店賺錢之後叫老王也下來一起忙活飯店,兩口子都是搭辛苦的人,開四年飯店賺了點錢,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他家一個女兒,現在唸高中。老王說等女兒大學畢業找到工作結完婚就不幹了,和媳婦也享受享受,出去旅旅遊,逛逛祖國的大好河山。
他這個想法是很多中國父母的想法,真正能夠實現的不多。孩子大學畢業找上工作結完婚看著是完成任務,其實是這個任務剛完成下個任務才開始。孩子結完婚該有孩子了,孩子一出生當父母的就開始繼續上崗當免費保姆。從孩子出生到高中畢業,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管,這一管就是十七、八年,十七、八年過去之後也都七十多歲了,還上哪旅遊去?
家裡有錢的行,花錢僱保姆,可是老百姓有幾家僱得起保姆的。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普普通通。
趙姐童裝店這兩天生意非常好,都是給孩子買過年衣服的。
“要是天天有這些人就好了。”送走最後一對家長,李豔華說道。
“這就不錯了,知足吧。”趙姐說。
“今天咱們賣多少錢?”李豔華問。
“沒算,有三千多。”趙姐高興的說。
“那個男孩兒穿的夾克套裝賣沒了,。
“是,多上點好了。”趙姐道:“上貨時候我省思不好賣呢,沒看好,沒成想還定數它賣得快。”
“誰也沒那前後眼,我也沒咋看好,後悔也沒用,賣空了就是好事。”
“那是,賣空了就是好事。”
李豔華使勁的伸了下腰,晃晃腦袋說:“回了,明天繼續戰鬥。”
趙姐說:“上我家吃去唄,我媽包的餃子。”
“不去了,這兩天我家那口子在家,也做飯了。”李豔華說。
“你家那口子過完年啥時候去阜新?”趙姐問。
“初三,跟譚哥說好了,初三過去。”
“初三就過去?那麼早?”
“人家飯店過年不放假,廚師都是一個蘿蔔那個廚師年前回家過年,過完年不回去了,從三十到初三都是譚哥在那。
趙姐開玩笑道:“他去阜新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