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修行。
走在塵世中的人不是在塵世中修行,就是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修行。無論出世入世,都是在不斷的經歷,而這個經歷就是修行,也是生活。
每一次回家都希望自己是衣錦還鄉,可每次都是平庸。希望自己開著豪車穿金戴銀的回來,但沒做到。每次回來都是年齡的增加和一身的疲憊,再有就是一個遊子心。
在外打工十多年沒有發家致富,最大的成就是成個家,和老家每個人一樣,有了老婆孩子。
難道是不夠努力,還是虛度了光陰?
十多年前從家走的時候跟自己說,一定要在外面混出個樣來,給母親建一個大房子,讓母親安度晚年。可是到現在也沒給母親建一個大房子,還住在三十年前的老房子裡。
母親現在算不算安度晚年?
在我的認知裡,母親和我一起生活,我和林燕每天上班掙錢,母親在家哄孫子,過年過節一家人在一起,妻賢子孝,三世同堂,那才是我要的生活。
現在不是。
那能不能達到那樣的生活呢?
我現在的生活是成功嗎?
現在的我,在省城打工,已經成家立業,並且有了孩子。一個月掙著當廚師炒菜的錢,養家,養母親。
母親七十二歲的老人,一個人在家。
這是不孝。
尤其是在兒子出生之後,給母親的錢很少。雖然母親在家不缺錢花,但是不給屬於不孝。心裡知道母親缺的不是錢,是陪伴,是兒女的陪伴。可是我一年回不來幾次,陪伴母親的天數屈指可數。給自己的理由是得掙錢養家,沒時間回家看望母親。
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沒有?
一個人的心在哪裡,時間就在那裡。
愧對母親。
母親是說不用我養活他,再過兩年感覺自己一個人過不行了就去五姐家。可我是兒子,當母親決定去五姐家養老的時候覺得自己無能,不能給母親養老,不但不孝還無能。
如果自己厲害,這些年在外面發展得好,完全可以在省城買一個大房子,把母親接去住。母親覺得上樓費勁,那就買個一樓,不用上樓。
可是現在不但沒買樓,還租房子住。
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不管在外面打工還是在家裡,就是一個普通人。
這十多年在外面沒學壞,沒不過日子,每天都在為生活打拼,只是日子沒過好罷了。
還記得自己出去的時候,身上穿著棉襖,外面套著一件過年時做的衣裳,下身穿著條牛仔褲,腳上穿著布棉鞋。一個小包。裡面裝著兩件換洗的衣服,兜裡揣著僅有的一百塊錢,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車。
那時候的自己沒有太大的夢想,唯一的夢想就是混出個人樣來,改變家裡的現狀,不再貧窮。在外面好好掙錢,供五姐讀完師範,有可能的話在拐帶回個媳婦來,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掙夠錢,回家把房子扒倒重建,建一個大房子,把院子好好修修,也氣氣派派的,叫母親在村子裡抬頭走路。
現在的自己,三十二歲,如果不在外面成家立業,現在家裡的房子已經建完了,如果那樣,媳婦可能不是林燕,應該是家裡這邊的。
世事弄人,不隨人願。
很多事都不是按著自己想的那麼發展的。但所有的發展都是自己經歷的,也是自己參與的。
決定自己的不是最初,而是選擇。
如果這就是命運,那麼命運不是天註定的,而是自己走出來的。
老天爺讓我出生在一個困難家庭,按著這個意思來說我的命運應該是受苦受窮。可是現在我敢說,自己不苦也不窮,過的雖然不富裕,但心安理得。
有些人過得還不如我呢,當初他們的家庭可比我家富裕多了。
做人應該知足,知足才能長樂。
發現自己有點像“貧嘴張大民”。
給父親上完墳,順便到村下邊的小市場看看,準備買點菜回家。
礦山商店門前是小市場,有幾家賣青菜的,都用泡沫箱子裝著,箱子外面蓋著棉被,怕青菜凍了。在商店的東邊以前是礦器材廠,現在器材廠黃了,臨街的辦公室改成了門市房,開著一家飯店和一家賣豬肉的。
從家出來的時候母親說這家賣豬肉的賣煮熟的豬下水,還有羊雜。到裡面看了看,認出老闆是我初中同學的哥哥,但他已經不認識我了。也沒說自己是他弟弟,買了二斤羊雜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