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各級官員的簽名,制可後奉被辦事員的簽名等等。
一共十五個官員簽名,兩處皇帝的親筆籤閱:一個是畫日,一個就是制可。
中書省擬詔給皇帝看,皇帝感覺行,就畫日:簽上日期,表示同意。
中書省原件留存,抄寫一遍各官員簽上字送到門下省稽核,如果透過就發給皇帝簽字,如果不同意就打回去重寫,皇帝同意也不行。
皇帝懶點就寫個可,勤快的會寫一些對此事的看法和意見。這叫制可。
門下把皇帝簽了制可的詔書原件留存,抄一遍各級官員簽上字發給尚書省去執行。尚書省接了詔書,先是大佬簽字,安排執行人。
然後執行人簽字,送達詔示人:制書如右,符到奉行。已經通知了當事人,詔書已經生效。
別看這麼麻煩繁瑣,效率相當高,一般當天就辦完了。
……
冊書是最主要的,這是張軍以後計劃的保證。
至於那兩卷兒敕旨,就是對這件事的褒獎了,就是把張軍報上去的名單還有獎勵辦法同意了一下,慰問信就真的是慰問信,這個主要功用是給軍士們宣讀,以示皇恩。
張良和李應右的職務確定,西京都知兵馬使和西京長史。這下名正言順了。其他人等各有封賞不提。
“恭喜郎君,不,張節使。”
“就你還拍馬屁?話都說不順。就這些?封賞封賞,賞呢?就拿著這三卷東西就回來了?”
張軍有點氣不順,張良散歸德將軍,勳護軍,李應右散銀青光祿大夫。都是從三品的文武散官。特麼的,李適你這乾的也叫人事兒?
“沒沒沒有啊。”長隨搓了搓手:“真沒有。來奉被的令史說待回了長安聖上會召見,到時候另行封賞。”
“就這些?”
“就這些。”
“滾蛋,滾……回來。”
“郎君,僕下愚笨,這滾回來,是如何回法?”
“你個蛋的。你莫去尋張良了,休整後回鳳翔,把這些帶回去交予李長史收存。你告訴李長史,讓他找高別駕商議,把此次出兵驅逐李逆的事情再上一表。還是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