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那年那月,記憶

每年的二月二,我都沒有辦法寫故事。

一個四十八歲的老男人,每年的今天都會什麼也做不了,一個人坐在那兒發呆,然後眼淚不知不覺的流。

自己也搞不懂,其實也並不是傷心,這麼多年過去了。

很多東西,很多感情,很多人和事,其實都被時間慢慢磨掉了,弄丟了,剩下的只有斷斷續續的回憶。

那是一個山溝,一個只有六戶人家的山溝,村裡人都叫它南溝。地圖上叫劉虎溝,距離村子還要向北走一里地的樣子。

西邊是坡,坡上是國防公路,東邊是一條小河,很窄,也很淺,但很清澈。

籬笆帳子夾的齊齊整整的像個田字格,把空間分成幾大塊,院子就在正中。

院子的東邊是一架不知道年頭的葡萄架,一頭搭在帳子上,一邊連著豬圈,豬圈西就是高大的煙囪,那種黃泥和石頭壘起來的有個高大脖子的老式煙道煙囪。

每年春天,雪融化了,山上發出綠草的時候,院子的柴門就會發出新葉來。很神奇。

房子是茅草屋,厚厚的茅草篩的屋頂,用黃泥和了切碎的茅草砌的石頭牆,很厚,很保暖。

窗子分上下兩截,上面是外翻式的,糊著窗紙,下面是固定的整扇,是玻璃窗。不過整扇都能拆下來,夏天熱了就會把窗子拆掉睡覺。

屋裡是黃泥壘砌的南北炕,中間有火道聯接,地面就是夯土,燒土灶。

土灶燒出來的飯菜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對我來說就是香甜。火炕總是被土灶燒的熱熱的,那就是我的樂園。

夏天的時候為了不把炕燒的太熱沒法睡覺,吃飯就以冷食為主。

房子是坐北朝南,主屋是東屋,西屋只有一鋪炕,平時主要是用做倉庫,存放糧食和工具,還有不是經常見的好吃的。

東西屋之間就是灶屋,東北叫外屋地,有三個土灶臺,正中間是一架很大的石磨,每年會從隊上借了小驢回來,磨豆子,磨玉米。

豆腐都是自家做,沒有地方買,就是磨出來用土灶熬煮,一年也難得做一次,像過年一樣。

吃水靠挑,六戶人家共用一個水井,離著有個幾十米遠的樣子,其是就是那條小河的拐角處,也不知道是小河的水流進了井裡,還是井裡的水流進了河裡。

最喜歡的事情是用燒後的灶灰捂土豆,等熟了扒出來一邊燙的直咧嘴一邊往嘴裡塞,又香又甜,那股味道深深的刻在腦海裡。

最好的東西是潑面片兒湯,用白麵和著澱粉做的,很難得吃上一回,除非家裡有病號。我記憶裡只吃過兩次。很香,又嫩又滑。

最常吃的東西是燉菜的時候直接在鐵鍋邊上貼出來的玉米麵餑餑,帶著層硬殼,很香。

一到夏天,房前的菜園子裡各種蔬菜結的滿滿登登的,茄子辣椒豆角豇豆西紅杮黃瓜生菜,什麼都有,現吃現摘,那個味道現在的菜沒有。

房後是大田,種玉米高粱,或者土豆。還有南瓜。

高粱和玉米都是青紗帳,也是夏天的遊戲場,不過我膽子比較小,不太敢鑽,一個人也不敢出院子的大門。

院子裡很熱鬧,大狸貓高傲的很,一般不搭理人,自顧自的舔爪子,曬太陽,或者幾下子就跳得無影無蹤的,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悄悄出現。

它抓了耗子或者鳥,蛇什麼的會在外面吃完了再回來,從來不往家裡帶。晚上喜歡鑽到我的被窩裡睡覺。

大白狗比較粘人,喜歡圍著人轉,歡快的陪在身邊,天天吃著豬食從來不會訴苦。

大公雞每天都要蹲在帳子上面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母雞就帶著小雞滿院子的刨,我經常跟在後面看,看看它們到底能刨出來什麼好東西,不過都是以失望結束。

鵝就很懶,幾隻聚在一起也不太動,搖搖晃晃的抻著脖子到處看。它們總和狗打架。

房簷下是一排滴雨石,被水滴出了一排小窩窩。它們是我和哥哥每天的凳子,或者在上面砸核桃,砸榛子,砸一切想砸的東西。

院子外面,西邊門出去是個陡坡,爬上去就是公路,路口有一棵不知道多少年了的核桃樹,有十幾米高,我從來沒見過它的孩子。夠不著。

公路兩側都是護路隊栽的槐樹,開花的時候特別香,也可以吃。就是結了莢以後就有點不好了,上面會停臭癟蟲,碰到了就沾一手的味道,洗都洗不掉。

核桃樹下面的半坡上有一棵山楂樹,也有幾米高,不過山楂樹分叉早,可以爬,只是要小心它的刺。山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