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0章 臣有自知

的小房間。

小室,可以理解為臨時休息室,或者小會議室,其實就是方便開會的時候大家相互交換意見用的。

“陛下,小憩片刻如何?”

“也好。”李適點了點頭,轉身進了小室,李勉在門口稍一猶豫,指了指李泌:“計相也來。”

李泌趕緊應聲快步過去,李勉也走進去,關上了房門。

李晟的臉上就有點不太好看,他是次相,李勉點了李泌一個度支沒叫他。

計相只是一個雅稱,不是官職,判度支的實際職務並不高,只是權力大。

渾日進無所謂,踱到小室門外附近站定,防止有人貼近。

這就是中外官員的差別了,李晟第一反應是嫉妒,而渾日進則是守衛,同為宰相,格局上明顯有了落差。

“次相。”張軍喚了一聲。平時見面他都是以郡王相稱,但今天李晟是以次相的身份過來的,稱郡王就不太適。

“嗯?”李晟驚醒,看向張軍:“節下有話便講。”

張軍負手走到沙盤邊上,看著吐蕃千山萬仞獨領風騷的地形:“次相,統一大唐軍治,統一政令,此事不可阻擋。

次相不如考慮,日後是干政,還是還軍。”

“如何說來?”

“若干政,某方才講過,次相著尚書省引諸部,負責政令提案,釋出與實施,但吏部與兵部,戶部之判度支,需擇出才是。

而若還軍……某以為,軍部陛下以下,當設大都督,大都戶。

大都督為陛下拾遺補闕,協調諸事,統籌各方,而大都護可有數位,各司其職,尚庫,尚謀,尚守,尚攻。

某不才,自認可為尚攻,主軍器監造與軍將整訓,擅攻伐。餘者不論。”

張軍其實有點沒話找話,他是看出李晟起了妒心,就隨便找個話題發散一下李晟的思維。

果然,聽了張軍的話,李晟微皺眉頭開始思考分析起來,到底是繼續擔任次相,還是回到軍隊這邊來擔任大都護。

按張軍的提議,軍部成立以後,軍政徹底分開,互不干涉統屬,自然也就不可能相互兼任了,得有個選擇。

那這個提議會不會被皇帝採納呢?會不會得到首相以及諸相的支援?

答案是肯定的,會。

藩鎮之禍已經把大唐折騰了好幾十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田地荒蕪戶丁流失,根源就是軍政財吏稅一把抓,節度使的權力範圍實在太大了。

現在北方四鎮已沒,各地軍使也被張軍廢了一大半,眼見著藩鎮就要成為歷史名詞了,皇帝和首相只要不傻,必定會支援軍政分家。

不只是軍政分家,財權,稅權,官吏的任命權,這些肯定都是要被收歸中央的,繼而加大官員的審查考核力度。

就算是李晟自己,雖然權力慾比較大,但也絕對不會反對張軍的建議。這點公心他還是有的。

事實上,這會還成氣候的,有勢力的節度使,也就是河東馬燧和鳳翔張軍兩家。

張軍自薦軍部,對這個節度使沒什麼留戀,而馬燧隨時都能入朝,想來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都督非他莫屬。

所以張軍話裡,有邀李晟過來同任大都護的意思。李晟也能聽懂。

大都護其實和大都督是平級武官,大都督是中官序列,大都護是外官。

在此之前,大都督負責國家內部地區軍事,大都護負責邊疆地區,對外。兩個職務都是鎮守一方的大將。

現在藩鎮沒有了,節度使和軍使團練肯定會全面撤消,統一全**事,那自然也就沒有了內外之分,大都護進入中樞也是應有之意。

而張軍的意思李晟也明白,大都督大都護依然是同級,並沒有上下之分,只是各自負責的工作上有所區別。

大唐是貴族議會制,重大事務都是群策群力,大家商量討論,軍部自然也不會例外。

按張軍的想法,只有皇帝可以兩邊兼顧,首相有權瞭解質詢,其實更多的是務虛,實際工作是以次相和大都護來分別管理兩端。

張軍感覺李晟可以勝任國土防禦工作,負責代表國家和外藩打交道,這是他的強項。他的性格不太適合搞行政。

而馬燧,張軍感覺可以在大都督的位置上過個渡,以後可以接李勉的班,或者去充次相。他其實比較擅長行政事務。

至於渾日進,張軍打算讓他兼管南北衙事務,管理後勤這一塊還有協調各地。軍事統一以後,兵員和退役的相關工作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