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驛卒來報,諸王與長公主車駕已至城南三里的時候,張軍起身前去迎接。
他並沒按禮數帶上府內五品以上官員,這一折騰得耽誤多少事兒啊,大家都忙。
鳳翔府百廢俱興,外來丁口增長的又快,政府機構也在改革的磨合當中,內部外部大事小事那是真的忙。
然後還要探查諸道訊息,聯絡盧龍,偵察靈州,準備南征。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工作生活快節奏,和這會兒整個世界的慢節奏生活已經完全不同,真的沒有時間陪這些王爺們閒扯皮。
在城南兩裡亭的小橋邊,張軍和過來不知道幹什麼的諸位王爺還有長公主車駕相會。
張軍下了馬在路左等候,身後儀仗排開,樂隊奏鳴。
長公主車駕在最前,及張軍身側停下,張軍掃了一眼,好嘛,足有二十幾架馬車牛車,除了禁軍儀仗,還跟著上百僕役。
前面說過,這會兒的貴人出行相當羅嗦,連廁紙坐墊都得帶著。
吃飯喝酒的傢什,衣服,平時常用的物事,喜愛的物件,寵物,條案胡椅,床榻,帳篷,再加上各類奴隸家僕。
不比搬家省多少事兒。
不過這些人不會都跟著主子進城,除非是在這邊有別院的。
像長公主在鳳翔就有側府,平時有家僕打理,哪怕一年也來不上一回,但什麼都不缺。
不過這會兒不管是長公主還是這些親王,在鳳翔都是客人了,鳳翔城已經從頭規劃改建,原來的老房子都沒有了。
現在除了皇帝的行宮以外,城內再沒有任何皇親國戚重臣官員的外院側宅。就沒有夯土建築了。
張軍也不怕以前這些人來找,鳳翔是經過戰亂的,現在連城牆都不設了,你找我要房子?打仗的時候你在哪?
想在這邊建外宅可以,重新批(買)地建唄,而且只能建磚混房,最高兩層。
這種磚混房和現代的還不同,主要結構是水泥青磚,但仍然大量使用了木料,使用了這個時代的工藝,只是承重保暖部分用了現代技術。
房子變得輕薄保暖耐用,但外觀上並不是一水的紅磚或者灰牆。
“鳳翔牧,增,見過大長公主。”張軍走到長公主的車駕前拱手施禮。後面的親王還不夠資格讓他行禮,職務還沒有他高呢。
唐代的尊貴要看實際職務,並不是皇帝家的人就天生高高在上,親王擔任刺史一樣要受上官節制。
這一點就特別好,是歷朝歷代所不能及的。
只不過皇家嫡脈有天分加成,一般職務都會比較高一些,比如節度使,道員,觀察處置或者大將軍什麼的。
他們做官只是遙領,一般並不會赴任,只是由長史或者信任的人代行職權,算是開府。這算是皇家的特權。
“節鎮免禮,奴打擾了。”
昇平公主的聲音有點媚,自帶著一種從小養成的威儀,被侍婢扶著從馬車上下來和張軍見禮。
後面車上幾位親王也下了馬車,過來和張軍見面。也就是相互拱拱手客套客套,算是大家認識一下。
其實這些人年紀都不大,韓王李迥才三十五,睦王李述年紀大些也不到四十,郴王忻王還不到三十。昇平公主正好三十歲。
李適的孩子更要小些,老大,也就是張軍前面提及的宣王今年才二十三。
其餘皇子基本上都是幾歲十幾歲年紀,雖然封了王,還並沒有什麼職務。
宣王是太子,也就是順宗李誦,所以張軍才特意問了一句。
太子如果來了自然就又不一樣了。
這裡還有個趣事。
李適不只是喜歡別人老婆,還喜歡收養子,最狠的是李誦的兒子李謜,也就是他嫡長孫,被他看上了,收為養子,十歲就敕了節度使。
可惜這孩子福氣不夠,十八就死了,被李適追封為太子,專門設了一個署令官為他守墓。
如果這孩子活著,他和他親爹誰能當皇帝還真不一定。
見過禮,大家各自上馬上車,一起進城。
長公主和親王們帶來的人馬除了隨身以外並不會跟著一起走,而是另行安排到驛館候命。
張軍騎馬隨在長公主車邊,車門簾子挑開著,長公主靠在車門處看著外面,和張軍一路說話。郭釗也在車裡,在媽媽身後打量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