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之子?”
荀卿還沒開口,張蒼就先蹦起來了,“你騙人!你不是叫趙政嗎?怎麼可能是秦王之子?”
李斯上下打量著嬴政,“當今秦王,在趙國為質之時,的確曾有一子名政。但聽聞去歲已隨其母趙姬,由文信侯呂不韋護送至秦國。呂不韋正是因為立此大功,才得秦王拜相封侯。”
“現在你說,你才是秦王的親子——嬴政?秦王知道嗎?”
“目前尚且不知。”嬴政不緊不慢地回答。
張蒼嗤笑一聲:“那你還吹牛忽悠老師去秦國,你自己去找死也就罷了,還要拖上老師嗎?”
“還秦王之子,你要是秦王之子,那我就是周天子的兒子呢!”
嬴政以看白痴的眼神瞥了他一眼,轉向荀卿:“不知老師可否信我?”
荀卿:“你要我信你是秦王之子,還是信你所說秦可一統六國?”
嬴政微笑道:“只要我回秦國,有老師相助,秦,必將一統六國。此乃天下大勢所趨,相信老師看的,一定比我更清楚。”
“天下大勢……”荀卿深深地看著他,這個才不過十歲的少年,已經有六尺高,比尋常的成年人差不了多少,身上的氣勢和眼中的智慧,甚至超過了一般的成年人。
一年之前,他來求學之時,尚未如此鋒芒畢露,而如今,他終於不藏鋒於鞘,便是因這天下大勢嗎?
“為師便隨你去秦國一遭,你若能得秦王信重,禮法並重,為師便是留在秦國,又有何妨?”
“老師!”張蒼頓時急了:“秦人不可信啊!”
呵呵,嬴政抬手就敲了他腦袋一個暴慄,“我聽聞呂不韋曾重金收購了一部《算經》,也是他經商發家之本……”
“老師!”張蒼立刻抱著腦袋一骨碌滾到了荀卿身邊,“弟子也要隨老師一同入秦!”
荀卿知他喜好算學,幾近痴迷,就他那點小心思,被嬴政拿捏的死死的,隨口兩句話,便可讓他往東就往東,哪怕被賣了還得幫人數錢。
“你可要問過家人?你祖父當初離開秦國,曾有言在先,門下子孫永不事秦。”
張蒼撓撓頭,有點發愁,“可我……我想陪著老師啊!老師去哪兒,蒼就去哪兒。”
“你這滑頭!”李斯搖搖頭,說道:“雖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追隨老師並無過錯,但若是不告而去,令尊知道,定會怪責你不孝,那老師豈不是還要替你背上個教導無妨之過?”
嬴政點頭,說道:“一人做事一人當,你便是坦言告知家中,以令尊的性情,又如何會阻攔你?何況,今日之秦,已非昔日之秦,未來大勢所趨,若秦一統六國,張氏一門,無論身處何地,難道都能保證子子孫孫永不事秦?”
張蒼看看他,又看看李斯,最後期盼地望向荀卿,只求他給自己一個答案。
荀卿緩緩點頭:“你二位師兄所言極是,去吧,先修書一封回家。若是令尊不許你入秦,屆時便送你歸家。”
“學生明白!”張蒼哭喪著臉,卻也知道無可挽回,只能乖乖地點頭。
在其他師兄們收拾行囊之時,只有他在苦逼地寫家書。
要怎樣才能讓阿爹同意他跟老師一起去秦國呢?
明明楚國也挺好玩的,在蘭陵沒人管他,不必死磕那些禮法經義史書,荀卿學識廣博,不光儒、道、法各派學說都頗有造詣,而且精通樂理禮法,賦文更是一絕,連楚國上大夫屈原都曾與他交流賦文。
對於張蒼這樣興趣廣博,還特別喜歡樂律和算術這些相對偏門學術的孩子來說,荀卿這裡簡直就是他嚮往的聖地。
尤其是荀卿教學並不嚴苛,更多的時候,是啟發學生們的思想,由著他們朝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
所以他門下弟子當中,屬法家最多,張蒼雖然也繼承了儒家學說,可他最強項還是在算學和曆法、樂律上,本人則隨性不羈,根本不遵禮法,後來才會成為西漢第一個計相,便是儒門當中,也有許多人不齒他的“不務正業”,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經濟之道。
能打仗的將才帥才,幾乎每朝每代都有,可能夠以一己之力,行富國經濟之才,卻百年難得一見。
這會兒的小豆丁張蒼,心思尚單純無邪,並沒有長大後那些任性浪蕩的惡習,嬴政便早早算計,要將這個西漢三朝計相收入自己囊中。
至於李斯韓非,就算知道了他的身份,李斯想要個天下最大的糧倉,韓非為人重信,都不會說出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