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子寧出了營帳,卻是抬頭看了看那天際的白雲,悠悠一聲長嘆。
誰也不能小覷啊!
這完顏兀朮看似窩囊,實則是心機深沉之輩啊!
好傢伙,這一進來就給來這麼一齣兒,自個兒若是再把他怎麼地,豈不是顯得自己氣量狹窄?如此一來,完顏兀朮至少把這條姓命給抱住了,保住了命之後,才能再說其他。
這個老傢伙很能分得出層次,而且若是換個一般的,說不得真就以為他是個窩囊廢,讓他給矇騙過去了。
不過連子寧卻也知道,這老傢伙並沒什麼壞主意,只不過為求活命而已。
只是為了生存。
也罷,既然這個人還有點兒用處,那便留他一條姓命吧!
十一月初六,休整了兩曰的武毅軍,拔營出發。
第八衛王吉所部,押送兩萬俘虜並保護重傷員以及戰死袍澤的棺木折返鎮遠府,而連子寧則是率領十餘萬大軍!
盡出大軍!
兵鋒直指女真汗廷
——————————分割線————————
燕山大朝殿。
名為大朝殿,實則是一組非常龐大的宮殿,東西十餘里,南北也是有七八里,面積極為的廣闊,跟紫禁城相仿,不過要比紫禁城要打上幾十倍。而且兩者也是有很大的區別之處,紫禁城乃是殿宇連綿,威嚴森重,少有一些自然的景緻,雖說是皇家氣派,永珍莊嚴,但是未免給人一種壓抑呆滯的感覺。而這燕山大朝殿,則是直接修建了高牆,將一片景緻非常之漂亮精美的區域給圈了進來,然後再是稍作改造,裡面有湖泊瀲灩,有山嶺連綿,有林木蔥鬱,有溪流四通,然後在這山水之間,修建宮殿,卻是將人文景緻與這山,這水,這天地融為一體,極為的秀美雅緻,比起紫禁城來,可說是桃花妖冶,梅花高潔,卻是各有千秋。
在這處龐大的皇家園林的東側,乃是一座連綿的山嶽,方圓足有二十餘里,佔地上萬畝,這座山嶽以南北兩山為主體,南北相望,兩山都向東西伸展,並折而相向環拱,構成了眾山環列,中間平蕪之形勢。
這兩座大山,名為離嶽。
離乃是方位,亦是八卦之一,在八卦之中,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艮為山,巽為風,兌為澤,朱明皇朝尚火德,因此將其命名為離嶽,也是正所應當。
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當初營建大宮室的時候,正德皇帝意欲在一座宮殿之內營造山嶺之雄奇,水色之秀美,更是要建一座山,取天下瑰奇特異之靈石,移南方豔美珍奇之花木,設雕闌曲檻,葺亭臺樓閣,方能一顯當今太平之勝景,大明朝雄踞萬國之強橫!
工部尚書潘季馴秉承皇帝旨意,親自督建,將原有的大小山丘,一概剷平,於燕山之上開鑿大石,於燕京周邊挖掘黃土,運送於此,徵發民夫一百二十萬,人馬搬運,舟車勞頓,千里逶迤,在燕山大朝殿營建之前便開始建造,從正德三十五年到正德五十二年,積十七年之功,方才完成。
只是離嶽完工之後,一開始徵發的那一百二十萬民夫,就只剩下了不到四十萬了。
這些民夫多徵發自河南南直隸兩地,這兩年河南頻頻糧食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固然主要原因乃是大旱的異常氣候,但是卻也和這工程脫不了干係。
論起此處工程之大,只怕是已經遠遠超過了秦始皇的驪山陵墓,甚至是這片中華大地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之一。
離嶽南山稱之為壽山,山林蔥翠,望之若屏,雖然是在大冬天,但是上面遍植了松柏,依舊是鬱鬱蔥蔥,南山不大,其方廣僅六七里,但景色卻是極為的秀氣,前山兩峰並峙,山後岡阜連屬,峰巒崛起,望之千疊萬復,不知其幾千丈。利用精妙手法營造出來的視覺效應,每每當面對這座山嶽的時候,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山南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蓮荷婷婷,雁兔棲止。臨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鳥鳴嚓嚓”之意。
亭子北邊兒乃是一座五層高樓,名為絳霄樓,壽山南坡疊石作瀑,山陰置木櫃,絕頂鑿深池,車駕臨幸之際令人開閘放水,飛瀑如練,瀉注到雁池之中,這裡被稱作紫石屏,又名瀑布屏。瀑布屏的東邊兒,則又是一座五層高樓,手可摘星辰,名為摘星樓。
循壽山西行,則密竹成林,其內乃是四方貢獻的各種珍竹,往往本同而幹異,又雜以青竹,故稱作斑竹麓。其間有小道透迄穿行,小道寬不過兩尺,然則兩側奇石林立,都是從江南運來,天下數得著的奇石,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