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停頓。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一直確信,我的生活,會再次出發。而下一站,會在何方,內心依然沒有答案。於我而言,城市的挑選永遠不是首要,“情之所在”,才會是我“身之所依”。相信,當心靈受過一次又一次的衝撞,那份選擇,才會沉甸甸的。青春韶光,流淌的如此極速,以至於內心,開始惶恐自己方向的正確與否。一直想做一件事,甩開現實生活的羈絆,與愛人結伴而遊。不論是山水野趣,還是古城邊郊,只要值得一去,也便簡裝前行。寫作,會成為我長此以往堅持的事情。它不會是我的工作,因為目前的稿費還不足以支付生活的開銷,它不會是我的負累,因為成名立著不會輕易地光顧現實。它應該是我胸前的那隻玉佩,圓潤通透,安撫內心。心之所至,才能筆下留痕。不論題材,無論框架,就這樣略帶慵懶,稍加閒淡,溫溫灼灼,積澱而就。
深夜下班,路邊偶見一位阿婆,坐在垃圾堆邊,撿拾路人丟棄的食物。碎麵包、殘盒飯。。。挑選完畢,靜靜地將它們吃下。就連身邊的那瓶水,也是旁人丟棄的幾口飲料。有些襤褸的衣衫,有些花白的短髮,她黯然的表情下,湧藏著怎樣的力量?也許,是兒孫不孝,被趕出家門,也許,是老無所依,只能在暗夜下拾荒為生。生活,本身就是場聚散。即便阿婆物質生活拮据,你怎知她沒有內心的小幸福?都市人生活即便富足,你又怎知他們心中可曾有過歡愉?當生活降臨,我們可以擁抱、接納;當生活即將告結,我們應該息心、收整。“聚”“散”之間,一牆而隔,太多雕飾,都顯多餘。只盼,在聚合時,盡興;在離散時,清醒。 。 想看書來
那些寓言教我的事 之一
生活,需要蘊含深意的故事。淡淡講來,會啟發心智。感謝生活裡遇見很多智者,他們的過往曾經,如同涓涓暗湧,能在霎那,沖刷掉內心的困惑與泥垢。
故事,需要分享,曾經,可以述說。於是,我點點記,他句句說。也許你曾聽過這些故事,但故事背後,你有洞察多少?就如同你也認得這個人,但他的身影形後,你又瞭解幾多?
就讓我,充當一個白髯寬服的講述人,將那些寓言,一一道來。
其一:
有個小女孩,因為沒有一雙鞋而哭泣。直到,她遇見了一位沒有雙腿的男子。。。。。。
楊芮解讀:
這個故事堪稱是世上最精闢的寓言之一。區區三句情節,已讓觀者,心驚,而後回味。
生活,之所以有“幸福感”,不是因為“我們得到的比較多”,而是因為“我們計較的比較少”。對於物慾,總是無盡。滿足果腹暖體之後,人們希求更多。名牌、品質、奢侈、一擲千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今之人,又有多少,能做到如此靜心?
女孩哭泣,因為她有所欲求。當期待不能成真,也便有了反差,生了煩擾。
一日,我再次見到那位曾經教過的學生——法號“釋耀進”。她是一位尼姑,一位真正的修佛人。炎炎夏日,一件羅衫,一雙素鞋,一頓簡餐,也便成為她物質的需求。安靜的笑容讓人心定,低聲的攀談讓人三思。面對酷暑近40度高溫,我疑問,寺廟裡沒有空調吧?她笑,而答:“修佛的人是儘量不吹空調的,這些寒氣會滲入骨髓,對修行不利。”可在修佛時,連電扇都是要儘量少吹,那何來清涼?答案很簡潔,“心靜,自然涼。”
凡俗糾結,在於一顆不安分的心。我們之所有苦困,其根源,在於慾望。
佛說世間有三苦,其最苦的,是“求,而不得”之苦。想想看,想要的,近在咫尺,但最終,它的歸屬不是自己。那份“孜孜以求”,換來的,是“竹籃打水一場落空”。
當然,但凡年輕人,拼搏上進仍是必須,關鍵是,你“孜孜以求”的,是否為內心所願?
遇見太多的“弱冠青年”,他們追求的所謂“名分”、“獎金”、“名車”、“豪宅”。。。都是凡俗世象灌輸的概念。求其根本,無非是“虛榮”、“奢享”。
再逛賣場,無關緊要的物件,我不再選購;再逛書店,無關痛癢的書籍,我不再選讀;再交朋友,貪求物慾的人群,我不再深交。。。。。。
懂得拒絕,你才懂得收穫。正如那個頓悟的女孩,看到對比,她才會心發感激。對於生活,你是抱怨湮沒感激,還是感激勝過忿怨?那雙未得到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