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了,愁出一身病來。有人對她說,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想想呢,雨天小女兒的雨衣生意很好,晴天大女兒的洗衣店生意也很好,不是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的嗎?老太太聽了,寬了心,病自然就好了。

當我們在生活中不順心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改變思維方式,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這種樂觀的心態會轉化成積極、自信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枯燥、單調的工作中找到樂趣,生活自然會發生改觀。

3。 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

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精神勝利法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炎熱的夏日,狐狸走過一個果園,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於是他後退了幾步,向前一衝,跳起來,卻無法夠到葡萄。狐狸後退又試。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都沒有得到葡萄。狐狸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他決定放棄,他昂起頭,邊走邊說:“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後來,狐狸的這種“酸葡萄心理”被正式引入心理學。它又被稱作“酸葡萄效應”,是指當個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挫折感的時候,為了保持自尊,減少因失敗帶來的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有意編造出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保護自己的心理免受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在追求某一種東西而得不到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時常也像那隻狐狸一樣,為自己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男性追不到某一女孩,就會到處散佈那個女孩的壞話:“哼!那種水性楊花的女孩子,不要也罷!”容貌平平的女人,特別相信美麗的女人不容易得到幸福;公司的職員希望獲得更高的職位,卻事與願違,只好安慰自己:“職位越高責任越重,還不如現在逍遙快活呢!”沒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為了緩解心中的落寞,尋求心理平衡,對朋友說道:“那所學校離家太遠,也沒有我喜歡的專業,沒考上也不會遺憾。”……

與“酸葡萄心理”相反,有的人吃不著“葡萄”,只好退而求其次吃“檸檬”,他就認為檸檬是甜的。這種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已經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藉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甜檸檬心理”。

生活中也有很多“甜檸檬心理”的現象。有的孩子天資愚鈍,智力平平,他的父母就安慰自己說“憨人有憨福”;有的人被偷被搶,損失慘重,他便安慰自己說“破財免災”;有的男人娶了個容貌一般的老婆,便說“容貌平凡的女人才賢惠”;有的女人嫁了個木訥寡言的丈夫,卻說“這才有安全感呢”;有的女孩剛買了一件衣服,回家後才發現價格太貴,顏色也不怎麼喜歡,便對自己的好友說“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

這種知足常樂的心理,不失為一種幫助人們接受現實的好方法。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幫助人們化解對於不平等引起的怨氣,消除心理緊張、緩和心理氣氛;若運用過度,則會產生消極懶惰的情緒,妨礙人們去追求真正需要的東西。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中被盜,丟失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都是自我解嘲式的心理調節方法,是在人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所追求的目標時,為了減輕內心的焦慮不安,維護自尊,“自圓其說”地尋找一些牽強附會的理由進行自我辯解。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有些狀況經過我們的努力後能夠得到改善,也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在當時的條件下無法更改的現狀。這時候,我們是躲在黑暗的角落裡為“打翻的牛奶”不斷自責和懊悔,還是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整理好自己的心緒,繼續向前呢?一味地愁苦與懊悔既不利於身心健康,也無法挽回那些已經鑄成的錯誤。魯迅筆下的阿Q,每次被人打時便在心中唸叨著“反正是兒子打老子”,於是也就悠悠然忘卻了皮肉之苦。我們何妨不借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拂去情緒的陰霾,從低谷中走出?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有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接手了一項新塑膠的研究。一天,實驗的研究裝置突然爆炸,三千多萬美